昔格系彝語,意為“山埡口下的草甸子”。清設普格寨,1912年置普格縣佐,1925年改建為普格設治局。1952年設普格縣。1960年初與布拖縣合并,縣政府駐布拖,1962年底分縣,重建普格縣,縣政府駐普格場(今普基鎮)。
1996年,普格縣面積1918平方千米,人口約13萬人,以彝族為多,漢、苗、回等民族占27%。轄2個鎮、32個鄉:普基鎮、蕎窩鎮、永安鄉、文坪鄉、黎安鄉、向陽鄉、花山鄉、東山鄉、大坪鄉、輝隆鄉、洛烏溝鄉、雨水鄉、甘天地鄉、洛烏鄉、孟甘鄉、特茲鄉、吉樂鄉、特口鄉、耶底鄉、夾鐵鄉、瓦洛鄉、哈力洛鄉、菜子鄉、祝聯鄉、采乃鄉、月吾鄉、德育鄉、特補鄉、五道箐鄉、特爾果鄉、大槽鄉、馬洪鄉、洛甘鄉、紅菲依達鄉。縣政府駐普基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普格縣常住總人口139156人,其中(3個鎮、31個鄉):普基鎮18546人,蕎窩鎮11931人,螺髻山鎮7992人,永安鄉4926人,向陽鄉4454人,文坪鄉2767人,黎安鄉3469人,花山鄉7252人,東山鄉4559人,大坪鄉4867人,輝隆鄉1991人,洛烏溝鄉2490人,雨水鄉6127人,甘天地鄉1898人,洛烏鄉3505人,孟甘鄉4832人,特茲鄉3799人,吉樂鄉3127人,特口鄉1279人,耶底鄉1292人,夾鐵鄉5682人,瓦洛鄉3930人,哈力洛鄉1837人,萊子鄉2866人,祝聯鄉2144人,采乃鄉1684人,月吾鄉1937人,特補鄉4220人,五道箐鄉2670人,特爾果鄉2828人,大槽鄉3117人,馬洪鄉1582人,洛甘鄉1883人,紅莫依達鄉1673人。
2003年7月24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(川府民政[2003]23號)批復同意普格縣雨水鄉政府駐地由大坪村地俄各遷至西普中隊。
2004年9月24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(川府民政[2004]46號)同意:采乃鄉更名為劉家坪鄉。劉家坪鄉政府駐地由采乃村遷至原蕎窩農場劉家坪中隊。花山鄉的劉家坪村、向陽鄉的新建村、雨水鄉的二胡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劉家坪鄉管轄;調整后劉家坪鄉轄長河、劉家坪、新建和二胡4個村。將原采乃鄉的鋼鐵村、躍進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月吾鄉管轄;將原采乃鄉的采乃村、洛都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菜子鄉管轄。
2004年,普格縣轄3個鎮(普基、蕎窩、螺髻山)、31個鄉(永安、文坪、黎安、孟甘、洛烏、特茲、菜子、花山、東山、大坪、輝隆、馬洪、洛甘、夾鐵、瓦洛、祝聯、月吾、特口、耶底、吉樂、特補、大槽、雨水、向陽、哈力洛、甘天地、洛烏溝、劉家坪、特爾果、五道箐、紅莫依達)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普格縣常住總人口155740人,其中:普基鎮22945人,蕎窩鎮10553人,螺髫山鎮10466人,永安鄉6086人,向陽鄉4294人,文坪鄉3165人,黎安鄉3632人,花山鄉6526人,東山鄉5238人,大坪鄉5987人,輝隆鄉1660人,洛烏溝鄉1650人,雨水鄉6877人,甘天地鄉1298人,洛烏鄉4777人,孟甘鄉5769人,特茲鄉3739人,吉樂鄉3605人,特口鄉1099人,耶底鄉1352人,夾鐵鄉6588人,瓦洛鄉4542人,哈力洛鄉2137人,菜子鄉3115人,祝聯鄉2775人,劉家坪鄉4768人,月吾鄉2140人,特補鄉5011人,五道箐鄉3232人,特爾果鄉3001人,大槽鄉3338人,馬洪鄉1343人,洛甘鄉1459人,紅莫依達鄉1573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