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、明、清時期,是河南府和洛陽縣的所在地。民國時期為河洛道尹公署、豫西行政長官公署、河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洛陽縣政府駐地。1922年國民政府遷至洛陽老城,并定洛陽為“行都”。
1949年洛陽市人民政府、洛陽縣人民政府、洛陽專員公署也曾設在老城。1955年設老城區,1958年與西工區合并建洛北區,1975年復置。
1996年,老城區面積4.7平方千米,人口約8.1萬人。轄6個街道。
2000年,將原郊區的邙山鎮和洛北鄉的新生村、工農村、燒溝村、岳村劃歸老城區管轄。區劃調整后,老城區轄7個街道、1個鎮:西關街道、南關街道、西北隅街道、東北隅街道、西南隅街道、東南隅街道、洛浦街道、邙山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全區總人口141571人,其中:西關街道29047人、西南隅街道8026人、西北隅街道15674人、東南隅街道7418人、東北隅街道15896人、南關街道10264人、洛浦街道14251人、邙山鎮40995人。
2012年8月17日,河南省民政廳(豫民行批[2012]12號)批復:經河南省政府批準,同意洛陽市撤銷老城區邙山鎮,設立邙山街道辦事處,實行城市管理體制。調整后,全區轄8個街道:西關街道、西南隅街道、西北隅街道、東南隅街道、東北隅街道、南關街道、洛浦街道、邙山街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