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陽縣得名于彭陽城。秦代置朝那縣,屬北地郡。漢代屬安定郡。北魏神龜元年(518年)廢朝那縣,在陽晉川(今紅河川)置黃石縣(今溝口鄉境內),為長城郡治。正光五年(524年)在茹河川置白池縣(今城陽鄉境內),大業二年(60年)改長城縣為百泉縣,屬平涼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平涼郡為原州。武德八年(625年)百泉縣駐地由陽晉川遷至茹河川(今白陽鎮境內)。宋咸平六年(1033年)在今縣城置彭陽城(相當于縣級軍事設置),屬鎮戎軍。彭陽之名由此始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置東山縣(今古城鄉境內),屬鎮戎州。元代至元十年(1273年),改東山縣為廣安縣。五年后升廣安縣為廣安州,屬開城府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廢廣安州并入開城縣,屬陜西布政司平涼府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廢廣安州并入開城縣,屬陜西布政司平涼府。成化十年(1474年)在今古城鄉置廣安州。弘治十五年(1502年)廣安州并入固原州。民國二年(1913年),改固原州為固原縣,屬甘肅省涇源道,后又改屬甘肅省平涼專區。1936年,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固原,在今縣境北部置固北縣,1938年撤銷。
1949年8月解放后至1983年10月,境內隸屬于固原縣。1983年設立彭陽縣,以固原縣東部地區的彭陽、王洼兩個區的15個公社為其行政區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