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10月臺灣正式歸還。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,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,乃將日本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,改為八縣,并將日本統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、2縣轄市。其中:臺東縣管轄區域:東為臺東區小紅頭嶼東段,位于東經121°37′4″;西為臺東區南大武山南方,位于東經120°44′15″;南為臺東區小紅頭嶼南端,位于北緯21°56′24″;北為新港區長濱鄉樟原,位于北緯23°26′32″。東及東南臨太平洋,西南以南大武山等與高雄縣為界,北以臺東山脈(海岸山脈)及中央山脈與花蓮縣為界。面積滿潮時為3515.2528平方千米,人口10141人,管轄的附屬島嶼有:火燒島(1949年8月1日改為綠島)、紅頭嶼(1947年1月28日改為蘭嶼)、及小紅頭嶼(1947年1月28日改為小蘭嶼)。管轄臺東、關山、新港等3區,共16鄉鎮(3鎮、13鄉)。縣政府于1946年1月12日正式成立,縣政府設于臺東區臺東鎮中山路。
1947年1月28日,臺東區的火燒島鄉更名為綠島鄉、紅頭嶼鄉更名為蘭嶼鄉。1947年1月30日,撤銷新港區。
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,其中臺東縣行政區域照舊。臺東縣轄臺東、成功、里垅等3鎮,及卑南、大武太麻里、東河、長濱、鹿野、池上、綠島、延平、海端、達仁、金山、蘭嶼等13鄉,合計16鄉鎮,人口107929人,面積3515.2526平方千米。管轄區域:東為蘭嶼鄉小蘭嶼東端,位于東經121°37′4″;西為金山鄉南大武山南方,位于東經120°44′15″;南為蘭嶼鄉小蘭嶼南端,位于北緯21°56′24″;北為新港區長濱鄉大金石,位于北緯23°26′32″。本縣東臨太平洋,西南以南大武山等與高雄、屏東兩縣為界,北接花蓮縣,以大尖石為分界,東南也臨太平洋。屹立于太平洋的綠島、蘭嶼及小蘭嶼也屬本縣管轄。縣政府設于臺東鎮。
1954年3月1日,里垅鎮更名為關山鎮。1958年9月1日,金山鄉更名為金峰鄉。1974年10月10日,卑南鄉所轄的富岡、巖灣、南王、新園、建興、南榮、卑南、知本、豐田、建知等10村劃歸臺東鎮管轄,將村改為里,其名稱仍舊不變。1976年1月1日,臺東鎮改制為縣轄市臺東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