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源瑤族自治縣為廣東省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。南宋乾道三年(1167年)置乳源縣。因縣北豐崗嶺溶洞產鐘乳,穴中有源泉流而得名。1952年3月,乳源與曲江合并為曲江乳源縣。1953年5月恢復乳源縣建制。1958年12月,撤銷乳源縣,歸入韶關市郊。1963年10月成立乳源瑤族自治縣。
1996年,乳源瑤族自治縣面積2125.5平方千米,人口約19萬人。轄15個鎮、2個鄉:乳城鎮、一六鎮、大布鎮、大橋鎮、東坪鎮、古母水鎮、龍南鎮、侯公渡鎮、紅云鎮、必背鎮、桂頭鎮、附城鎮、洛陽鎮、柳坑鎮、游溪鎮、大坪鄉、楊溪鄉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乳源瑤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177894人,其中:乳城鎮32355人、附城鎮9359人、侯公渡鎮20856人、一六鎮13620人、桂頭鎮22121人、龍南鎮3253人、洛陽鎮4723人、古母水鎮3294人、大布鎮9662人、大橋鎮17200人、紅云鎮10303人、東坪鎮5448人、游溪鎮1430人、必背鎮4936人、柳坑鎮5223人、楊溪鄉5839人、大坪鄉3602人、乳陽林業局1875人、天井山林場1596人、方洞林場1199人。
2002年,乳源瑤族自治縣轄乳城、必背、桂頭、一六、大布、大橋、游溪、附城、龍南、洛陽、紅云、柳坑、東坪、侯公渡、古母水15個鎮和楊溪、大坪2個鄉,106個村委會、5個居委會。?年,撤銷附城鎮,并入乳城鎮;撤銷楊溪鄉,并入桂頭鎮;撤銷大坪鄉,并入大橋鎮。
2005年4月26日,廣東省民政廳(粵民區[2005]21號)批準乳源縣撤銷侯公渡鎮,并入乳城鎮;撤銷古母水鎮,并入洛陽鎮;撤銷龍南鎮,并入東坪鎮;撤銷紅云鎮,并入大橋鎮;撤銷柳坑鎮,并入游溪鎮;從桂頭鎮劃出方洞村委會并入必背鎮。調整后,乳源瑤族自治縣轄乳城、必背、桂頭、一六、大布、大橋、游溪、洛陽、東坪9個鎮。
2008年末,乳源瑤族自治縣面積2299平方千米,戶籍總人口210317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40104人。2009年末,乳源瑤族自治縣轄9個鎮,13個居委會、102個行政村?h政府駐乳城鎮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乳源瑤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177471人,其中:乳城鎮76437人,一六鎮13578人,桂頭鎮28628人,洛陽鎮5979人,大布鎮7293人,大橋鎮23768人,東坪鎮7764人,游溪鎮6864人,必背鎮3807人,天井山林場1255人,乳陽林業局2098人。
2011年末,乳源瑤族自治縣面積2299平方千米。常住人口17.87萬人。戶籍人口217995人,其中農業人口178478人;瑤族2.1萬人,畬、滿、回等少數民族人口共計0.12萬人。轄9個鎮,共有115個村(居)。
2014年,乳城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