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津,原名“盟津”,是古代洛陽東北黃河上的重要渡口,是以周武王伐紂在此與諸侯歃血為盟命名的。孟為盟的諧音。一說,夏為孟涂氏封地,置津(渡口)故名“孟津”。
秦置平陽縣,三國魏改河陰縣,隋并入洛陽縣,宋移置河清縣。金代在孟津渡南口置孟津縣。
1996年,孟津縣面積758.7平方千米,人口約42.4萬人。轄8個鎮、4個鄉:城關鎮、平樂鎮、白鶴鎮、會盟鎮、朝陽鎮、橫水鎮、馬屯鎮、麻屯鎮、王良鄉、送莊鄉、常袋鄉、煤窯鄉。2000年,孟津縣轄9個鎮、3個鄉。
1997年12月,經省政府批準,煤窯鄉政府由煤窯村遷駐黃鹿山村,煤窯鄉更名為黃鹿山鄉,黃鹿山鄉轄原煤窯鄉的行政區域;撤銷送莊鄉,設立送莊鎮。調整后,孟津縣轄9個鎮、3個鄉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孟津縣總人口418065人,其中:城關鎮64467人、會盟鎮53158人、平樂鎮49442人、送莊鎮27095人、白合鎮39482人、朝陽鎮40160人、小浪底鎮28825人、麻屯鎮36417人、橫水鎮33263人、王良鄉15040人、常袋鄉23159人、黃鹿山鄉7557人。
2005年,孟津縣鄉鎮區劃調整:撤銷黃鹿山鄉,其行政區域劃歸小浪底鎮管轄,小浪底鎮政府駐地不變;撤銷王良鄉,其行政區域劃歸白鶴鎮管轄,白鶴鎮政府駐地不變。調整后,孟津縣轄9個鎮、1個鄉:城關鎮、平樂鎮、會盟鎮、白鶴鎮、麻屯鎮、橫水鎮、朝陽鎮、馬屯鎮、送莊鎮、常袋鄉。
2011年,撤銷常袋鄉,設立常袋鎮(4月8日正式實施)。調整后,全縣轄10個鎮:城關鎮、會盟鎮、平樂鎮、送莊鎮、白鶴鎮、朝陽鎮、小浪底鎮、麻屯鎮、橫水鎮、常袋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