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為綏安縣治,開元設漳浦驛,宋設漳浦縣臨水驛,元設云霄驛,明稱云霄鎮,康熙三十五年(1696)設云霄巡檢司,嘉慶三年(1798)建云霄撫民廳,為漳州分府。民國2年(1913)改云霄縣,屬西路道(汀漳道)。1949年9月26日和平解放,屬龍溪專區(地區)、漳州市。
1949年10月上旬,全縣劃分為4個區。1950年12月,劃為5個區。1952年11月,土地改革結束,劃為6個區,共轄69鄉2鎮。1954年12月,因一、四、五區鄉村分散,增劃10個鄉,共轄79鄉2鎮。1955年9月20日,撤銷第六區,全縣縮減為5個區,轄3鎮80鄉。1956年2月8日,改第一區為城關鎮,改第二區為東廈區,改第三區為陳岱區,改第四區為下河區,改第五區為車墩區,成立菜埔區(原第六區);全縣共有城關1鎮和5區83鄉。1957年,全縣并為3個區、48個鄉(鎮)。1958年2月,撤區并鄉;全縣劃分為城關1鎮,船場、竹塔、莆美、菜埔、后埔、陳岱、峛嶼、馬山、官洋、世坂、晶嶺、龍坑、坡下、新林、車墩、楊美、枧河、安吉18鄉,以及和平、常山(華僑)2個農場。
1958年8月,撤銷鄉級建制,建立人民公社,全縣除常山、和平2個農場外,建為紅旗、海峰、躍進、衛星、火箭5個公社。1961年1月,紅旗公社析為城關、東廈2公社,海峰改稱陳岱公社,火箭改稱菜埔公社,躍進改稱下河公社,衛星改稱馬鋪公社,全縣共有6個公社、2個農場;6月,從東廈析出竹塔、莆美,陳岱析出峛嶼、大埔,菜埔析出火田,下河析出安吉、車圩建為公社,連同城關共15個公社;和平、常山農場依舊,另成立頂溪原種場、圓嶺林場和躍進畜牧場。1964年,車圩并入下河、枧河,新林并入馬鋪,竹塔并入東廈,全縣調整為城關、莆美、大埔、東廈、菜埔、火田、陳岱、峛嶼、下河、安吉、馬鋪11個公社。
1966年8月,菜埔并入火田,安吉歸入和平農場,大埔公社和常山農場各一部分大隊劃歸莆美公社;全縣共有城關、莆美、東廈、陳岱、峛嶼、下河、馬鋪、火田8個公社,以及和平農場、常山農場、頂溪原種場、圓嶺林場。1980年10月,改城關公社為城關鎮;頂溪原種場劃歸農業局,圓嶺林場劃歸林業局;全縣共有1個鎮,7個公社,2個農場(和平、常山),共轄139個生產大隊、5個居委會,42個作業區、管理區。
1984年11月,撤銷公社,改為鄉(鎮),生產大隊改為村。至此,全縣共有云陵、陳岱2鎮,東廈、莆美、峛嶼、火田、下河、馬鋪、和平7鄉,和平、常山2農場,以及頂溪原種場、圓嶺林場;共轄5個居委會,159個行政村,36個作業區(含管理區、工區)。
1990年,全縣共轄云陵、陳岱2鎮和東廈、莆美、峛嶼、火田、下河、馬鋪、和平7鄉,共有8個居委會、156個村。1998年末,全縣面積1069平方千米,總人口39.88萬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5.97萬人,轄6個鎮、3個鄉,10個居委會、158個村委會,境內有4個國有農(林)場;其中,常山華僑農場面積115平方千米,有16個管理區(行政村),人口1.83萬多人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云霄縣常住總人口403617人,其中:云陵鎮65356人、陳岱鎮35536人、東廈鎮51085人、莆美鎮62895人、峛嶼鎮21158人、火田鎮50848人、下河鄉39630人、馬鋪鄉35876人、和平鄉22456人、常山華僑開發區18777人。
2003年末,云霄縣戶籍人口41.32萬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6.18萬人。轄6個鎮、3個鄉:云陵鎮、陳岱鎮、東廈鎮、莆美鎮、峛嶼鎮、火田鎮、下河鄉、馬鋪鄉、和平鄉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云霄縣常住總人口415835人,其中:云陵鎮67442人,陳岱鎮35815人,東廈鎮52472人,莆美鎮78513人,列嶼鎮20370人,火田鎮51080人,下河鄉41438人,馬鋪鄉29439人,和平鄉13507人,和平農場5638人,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20121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