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6年8月8日設(shè)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,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都勻縣;將原都勻?qū)^(qū)所屬都勻、獨山、荔波、平塘(舊平舟)、三都(駐三合鎮(zhèn)),原興義專區(qū)所屬望謨(駐復(fù)興鎮(zhèn))、冊亨(駐冊陽)、安龍、貞豐4縣,原貴定專區(qū)所屬羅甸(原羅甸布依族自治縣改設(shè),駐羅斛)、長順(駐長寨鎮(zhèn))、惠水(原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改設(shè))3縣及原屬安順專區(qū)的紫云(駐松山鎮(zhèn))、鎮(zhèn)寧2縣劃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;轄14縣。1957年冊亨縣遷駐者樓鎮(zhèn)。1957年1月2日由三都縣及荔波、都勻、榕江、獨山等縣部分地區(qū)合并設(shè)立三都水族自治縣;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3縣、1自治縣。
1958年撤銷都勻縣,改設(shè)都勻市;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都勻市;將惠水縣劃歸貴陽市領(lǐng)導(dǎo);安龍、鎮(zhèn)寧2縣劃歸安順專區(qū);原屬安順專區(qū)的甕安、貴定2縣劃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;撤銷荔波縣,并入獨山縣;撤銷平塘縣,并入獨山、羅甸2縣;撤銷紫云縣,并入望謨、長順2縣;撤銷貞豐縣,并入興仁縣;撤銷冊亨縣,并入安龍縣;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市、6縣、1自治縣。1961年恢復(fù)荔波(駐城關(guān)鎮(zhèn))、平塘(駐平湖鎮(zhèn))、紫云(駐松山鎮(zhèn))、龍里(駐龍山鎮(zhèn))、福泉(駐城關(guān)鎮(zhèn))等5縣;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市、11縣、1自治縣。
1962年撤銷都勻市,恢復(fù)都勻縣。1963年原屬貴陽市領(lǐng)導(dǎo)的惠水縣和原屬安順專區(qū)的貞豐、冊亨(駐者樓)、安龍3縣劃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;轄16縣、1自治縣。1965年將安龍、貞豐、冊亨、望謨4縣劃歸興義專區(qū);紫云縣劃歸安順專區(qū);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1縣、1自治縣。1966年復(fù)設(shè)都勻市;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都勻市;轄1市、11縣、1自治縣。1996年,撤銷福泉縣,設(shè)立福泉市(縣級),以原福泉縣的行政區(qū)域為福泉市的行政區(qū)域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常住總?cè)丝?569847人,其中:都勻市463426人、福泉市292720人、荔波縣171366人、貴定縣267809人、甕安縣390245人、獨山縣317910人、平塘縣267368人、羅甸縣293994人、長順縣226235人、龍里縣192436人、惠水縣388896人、三都水族自治縣297442人。
2003年末,黔南州總?cè)丝?90.43萬人。其中,非農(nóng)業(yè)人口48.81萬人;少數(shù)民族人口217.47萬人,占全州總?cè)丝诘?5.70%。轄9個縣、1個自治縣、2個縣級市,7個街道、97個鎮(zhèn)、136個鄉(xiāng)(其中12個民族鄉(xiāng)),197個居委會,2599個村委會。
2007年末,黔南州總面積2.62萬平方千米,總?cè)丝?03.48萬人,其中非農(nóng)業(yè)人口比例為13.8%,少數(shù)民族人口比例為56.5%。轄9個縣、1個水族自治縣、2個縣級市,7個街道、97個鎮(zhèn)、136個鄉(xiāng)(其中12個民族鄉(xiāng)),103個社區(qū)、26個居委會、1832個行政村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常住總?cè)丝?232714人,其中:都勻市443721人,福泉市283904人,荔波縣144865人,貴定縣231118人,甕安縣380318人,獨山縣265212人,平塘縣228560人,羅甸縣257236人,長順縣191129人,龍里縣180865人,惠水縣342647人,三都水族自治縣283139人。2010年末,黔南州常住人口323.51萬人。
2011年末,黔南州面積26197平方千米,常住人口321萬人,戶籍人口404.87萬人,轄2個縣級市、10個縣(其中1個自治縣)、1個經(jīng)濟(jì)開發(fā)區(qū),7個街道、97個鎮(zhèn)、136個鄉(xiāng)(其中12個民族鄉(xiāng)),103個社區(qū)、24個居委會、1642個行政村。【一說,年末總?cè)丝?14.34萬人,其中非農(nóng)業(yè)人口比例為13.78%,少數(shù)民族人口比例為57.79%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