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屬廣漢郡,三國蜀置五城縣,隋改置玄武縣.宋改中江縣。以古中水(今羅江)而得名。1950年屬遂寧專區,1958年屬綿陽專區,1983年屬德陽市。
1996年,中江縣面積2063平方千米,人口約137萬人。轄26個鎮、21個鄉: 凱江鎮、倉山鎮、龍臺鎮、輯慶鎮、興隆鎮、廣福鎮、馮店鎮、永太鎮、黃鹿鎮、永興鎮、回龍鎮、永安鎮、南華鎮、雙龍鎮、玉興鎮、繼光鎮、會龍鎮、積金鎮、太安鎮、通濟鎮、悅來鎮、集鳳鎮、富興鎮、萬福鎮、普興鎮、聯合鎮、元興鄉、騎龍鄉、永豐鄉、華實鄉、譚受鄉、太平鄉、清河鄉、通山鄉、石龍鄉、李都鄉、雙鳳鄉、瓦店鄉、青市鄉、石筍鄉、白果鄉、民主鄉、高店鄉、柏樹鄉、會棚鄉、古店鄉、石泉鄉。縣政府駐凱江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中江縣常住總人口1395789人,其中(27個鎮、20個鄉):凱江鎮130313人、南華鎮86156人、回龍鎮53594人、通濟鎮33922人、永太鎮34500人、黃鹿鎮26620人、集鳳鎮28217人、富興鎮25112人、輯慶鎮66964人、興隆鎮43386人、龍臺鎮62268人、永安鎮34867人、雙龍鎮21920人、玉興鎮32113人、永興鎮30390人、悅來鎮24977人、繼光鎮25402人、倉山鎮45845人、廣福鎮43829人、會龍鎮26809人、萬福鎮27330人、普興鎮29289人、聯合鎮23784人、馮店鎮18593人、積金鎮21715人、太安鎮26093人、李都鎮26947人、古店鄉15046人、青市鄉13120人、雙鳳鄉15577人、瓦店鄉9309人、石泉鄉14076人、會棚鄉11767人、柏樹鄉30716人、白果鄉32631人、清河鄉24149人、高店鄉12523人、石筍鄉14100人、太平鄉25308人、民主鄉16158人、譚受鄉13540人、永豐鄉12735人、騎龍鄉13144人、元興鄉17828人、華實鄉18545人、通山鄉17268人、石龍鄉17294人。
2004年,中江縣轄凱江、倉山、龍臺、輯慶、聯合、永安、南華、集鳳、萬福、太安、興隆、廣福、馮店、永太、悅來、通濟、玉興、富興、會龍、繼光、黃鹿、永興、回龍、雙龍、積金、普興、李都、坭金、杰興、南山、中興、南渡、東北33個鎮和雙鳳、青市、瓦店、會棚、白果、民主、石龍、通山、古店、石泉、清河、騎龍、華實、太平、高店、柏樹、石筍、元興、永豐、譚受、石廟、合興、柏林、寶塔24個鄉。
2006年,省政府(川府民政[2006]15號)批復同意中江縣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原來的33個鎮、24個鄉調整為29個鎮、16個鄉。具體批復如下: 一、原由市縣批準設置的凱江、南華、龍臺、倉山4個片區工委應予以撤銷。 二、撤銷坭金、中興、李都、南渡4個鎮和雙鳳、石廟、會棚、柏林、騎龍、寶塔、華實、譚受8個鄉。 三、擴大11個鄉鎮的行政區域。 將原坭金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東北鎮。東北鎮政府駐魁山村。 將原雙鳳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永太鎮。永太鎮政府駐永太場。 將原石廟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回龍鎮。回龍鎮政府駐回龍場。 將原南渡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南華鎮。南華鎮政府駐龍華村。 將原中興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輯慶鎮。輯慶鎮政府駐輯慶場。 將原會棚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富興鎮。富興鎮政府駐富興場。 將原柏林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龍臺鎮。龍臺鎮政府駐龍臺場。 將原騎龍、寶塔、華實3個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倉山鎮。倉山鎮政府駐胖子店場。 將原李都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馮店鎮。 將原譚受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永豐鄉。 將富興鎮的天臺村、永太鎮的龍泉村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瓦店鄉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中江縣常住總人口1186762人,其中:凱江鎮94083人,南華鎮66656人,回龍鎮41187人,通濟鎮25455人,永太鎮37885人,黃鹿鎮19088人,集鳳鎮25485人,富興鎮30189人,輯慶鎮34480人,興隆鎮36475人,龍臺鎮51806人,永安鎮26707人,雙龍鎮18773人,玉興鎮26580人,永興鎮25817人,悅來鎮20114人,繼光鎮21652人,倉山鎮68201人,廣福鎮34087人,會龍鎮19819人,萬福鎮22474人,普興鎮23282人,聯合鎮19737人,馮店鎮39688人,積金鎮16261人,太安鎮23044人,杰興鎮18240人,南山鎮17972人,東北鎮38547人,古店鄉11966人,青市鄉10223人,瓦店鄉8042人,石泉鄉10963人,柏樹鄉23885人,白果鄉26742人,清河鄉20599人,高店鄉7712人,石筍鄉12153人,太平鄉21307人,民主鄉12646人,永豐鄉21349人,元興鄉12289人,通山鄉12486人,石龍鄉14161人,合興鄉16455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