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置安隆砦,明設安隆長官司,清建西隆州,民國改西隆縣。1951年與西林縣合置隆林縣。1953年建隆林各族自治區(縣級),1955年改置隆林各族自治縣。
1996年,隆林各族自治縣面積3507平方千米,人口約33萬人。轄3個鎮、18個鄉:新州鎮、椏杈鎮、天生橋鎮、沙梨鄉、委樂鄉、扁牙鄉、者隘鄉、隆或鄉、者保鄉、者浪鄉、革步鄉、金鐘山鄉、豬場鄉、德峨鄉、常么鄉、長發鄉、克長鄉、蛇場鄉、巖茶鄉、龍灘鄉、介廷鄉。縣政府駐新州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隆林各族自治縣總人口347462人。其中:新州鎮42595人,椏權鎮11239人,天生橋鎮21812人,沙梨鄉14835人,委樂鄉13429人,隆或鄉25774人,扁牙鄉15654人,者隘鄉7504人,者保鄉25240人,者浪鄉16637人,革步鄉22539人,金鐘山鄉12823人,德峨鄉17552人,豬場鄉17575人,常么鄉12657人,蛇場鄉14749人,克長鄉12131人,長發鄉11747人,巖茶鄉11508人,龍灘鄉7039人,介廷鄉12423人。
2001年12月3日,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(桂政函[2001]439號)同意委樂鄉與扁牙鄉合并設立平班鎮,所轄原委樂鄉和扁牙鄉的行政區域,鎮政府駐平班村。調整后,隆林各族自治縣轄4個鎮、16個鄉:新州鎮、椏杈鎮、天生橋鎮、平班鎮、沙梨鄉、隆或鄉、者隘鄉、者保鄉、者浪鄉、革步鄉、金鐘山鄉、德峨鄉、豬場鄉、常么鄉、蛇場鄉、克長鄉、長發鄉、巖茶鄉、龍灘鄉、介廷鄉。
2005年6月21日,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(桂政函[2005]176號)同意調整隆林各族自治縣部分鄉鎮的行政區劃:撤銷常么鄉,整建制并入德峨鄉,德峨鄉政府駐地不變;撤銷長發鄉,整建制并入克長鄉,克長鄉政府駐地不變;撤銷龍灘鄉,整建制并入巖茶鄉,巖茶鄉政府駐地不變;撤銷者隘鄉,整建制并入新州鎮,新州鎮政府駐地不變;撤銷蒙里鄉,整建制并入革步鄉,革步鄉政府駐地不變。調整后,全縣轄4個鎮、12個鄉:新州鎮、椏杈鎮、天生橋鎮、平班鎮、沙梨鄉、隆或鄉、者保鄉、者浪鄉、革步鄉、金鐘山鄉、德峨鄉、豬場鄉、蛇場鄉、克長鄉、巖茶鄉、介廷鄉。
2013年,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(桂政函[2013]140號)批準同意德峨鄉改為鎮建制。調整后,全縣轄5個鎮、11個鄉:新州鎮、椏杈鎮、天生橋鎮、平班鎮、德峨鎮、沙梨鄉、隆或鄉、者保鄉、者浪鄉、革步鄉、金鐘山鄉、豬場鄉、蛇場鄉、克長鄉、巖茶鄉、介廷鄉。縣政府駐新州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