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武帝太康元年(280)置平州縣。南朝宋廢,梁普通六年(525)置平川縣,北周保定四年(564)改同昌縣。隋開皇九年(589)改名歸仁縣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)劃入曾口縣,南宋淳祐五年(1245)置小寧,新德州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省入閬中縣。明、清屬巴州,雍正七年(1729)置江口分州。1913年改為巴中縣江口分縣,1933年至1935年紅軍在境內建江口縣蘇維埃政府,1946年成立平昌設治局。1948年設平昌縣。取平川和同昌為名。
1996年,平昌縣面積2229.1平方千米,人口85萬人。轄5個鎮、56個鄉:江口鎮、響灘鎮、白衣鎮、駟馬鎮、得勝鎮、華嚴鄉、金寶鄉、尖山鄉、瀉巴鄉、荔枝鄉、黑水鄉、南風鄉、福申鄉、大寨鄉、元沱鄉、金龍鄉、六門鄉、西興鄉、高峰鄉、寶坪鄉、龍崗鄉、土埡鄉、佛樓鄉、岳家鄉、磴子鄉、涵水鄉、元石鄉、長埡鄉、蘭草鄉、澌岸鄉、粉壁鄉、雷山鄉、青云鄉、坦溪鄉、元山鄉、張公鄉、土興鄉、風涼鄉、靈山鄉、云臺鄉、邱家鄉、鹿鳴鄉、石埡鄉、青鳳鄉、板廟鄉、筆山鄉、鳳凰鄉、泥龍鄉、巖口鄉、馬鞍鄉、千秋鄉、鎮龍鄉、新廟鄉、喜神鄉、界牌鄉、望京鄉、民興鄉、五木鄉、雙鹿鄉、高升鄉、澌灘鄉。縣政府駐江口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平昌縣總人口833294人,其中:江口鎮56968人,響灘鎮17480人,白衣鎮18668人,駟馬鎮19496人,得勝鎮20669人,華嚴鄉13973人,金寶鄉18313人,尖山鄉10319人,瀉巴鄉9005人,荔枝鄉8240人,黑水鄉6584人,南風鄉14629人,元沱鄉7289人,福申鄉11242人,大寨鄉7991人,金龍鄉7830人,六門鄉12162人,西興鄉17345人,高峰鄉12795人,龍崗鄉13062人,寶坪鄉6549人,土埡鄉15551人,佛樓鄉14562人,岳家鄉17057人,磴子鄉10903人,涵水鄉14613人,元石鄉9987人,長埡鄉8149人,蘭草鄉21775人,澌岸鄉15989人,粉壁鄉12033人,雷山鄉11489人,坦溪鄉20541人,青云鄉17409人,元山鄉19284人,張公鄉9901人,土興鄉20743人,風涼鄉8173人,靈山鄉12199人,云臺鄉23744人,澌灘鄉12362人,邱家鄉16413人,曉鳴鄉10702人,石埡鄉13074人,青鳳鄉11812人,板廟鄉11780人,筆山鄉16432人,泥龍鄉16397人,巖口鄉10878人,馬鞍鄉8691人,千秋鄉7122人,鳳凰鄉8231人,鎮龍鄉12824人,新廟鄉6302人,喜神鄉10816人,界牌鄉9268人,望京鄉14697人,民興鄉5575人,五木鄉14374人,雙鹿鄉10440人,高升鄉10393人。
2003年1月14日,平昌縣撤銷雙江、響灘、西興、白衣、蘭草、元山、云臺、筆山、鎮龍、得勝10個區公所(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[2003]9號批復)。 2003年9月19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(川府民政[2003]25號)批復:平昌縣撤銷鹿鳴鎮和荔枝、瀉巴、尖山、粉壁、雷山、高升、雙鹿、磴子、元沱、黑水、南風、千秋、鳳凰、馬鞍、新廟、民興、靈山、張公、界牌、澌灘、石埡、青鳳、風涼、五木、福申、金龍、高峰、寶坪、土埡、澌岸、長埡31個鄉;擴大19個鄉鎮:(1)將原荔枝、瀉巴、尖山3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江口鎮。江口鎮政府駐望江街129號。(2)將原粉壁、雷山、高升、雙鹿4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駟馬鎮。駟馬鎮政府駐駟馬場。(3)將原磴子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白衣鎮。白衣鎮政府駐大河嘴。(4)將原元沱、黑水、南風3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響灘鎮。響灘鎮政府駐響灘。(5)將原千秋、鳳凰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筆山鎮。筆山鎮政府駐筆山場。(6)將原新廟、民興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鎮龍鎮。鎮龍鎮政府駐鎮龍關。(7)將原鹿鳴鎮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邱家鎮。邱家鎮政府駐邱家堡。(8)將原靈山、張公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元山鎮。元山鎮政府駐元山場。(9)將原澌灘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云臺鎮。云臺鎮政府駐鋪埡。(10)將原五木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得勝鎮。得勝鎮政府駐得勝場。(11)將原高峰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西興鎮。西興鎮政府駐西興場。(12)將原澌岸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蘭草鎮。蘭草鎮政府駐蘭草渡。(13)將原界牌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望京鄉。望京鄉政府駐麻石口場。(14)將原青鳳、石埡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板廟鄉。板廟鄉政府駐板廟場。(15)將原福申、金龍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大寨鄉。大寨鄉政府駐大寨場。(16)將原寶坪、土埡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龍崗鄉。龍崗鄉政府駐龍崗場。(17)將原風涼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土興鄉。土興鄉政府駐土興場。(18)將原長埡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元石鄉。元石鄉政府駐元石場。(19)將原馬鞍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并入巖口鄉。巖口鄉政府駐巖口。
從2003年10月到2004年12月,全縣轄區從10個片區、61個鄉鎮減少到27個鄉鎮,即江口、響灘、駟馬、得勝、白衣、元山、岳家、云臺、蘭草、西興、鎮龍、筆山、邱家、涵水、坦溪、佛樓16個鎮和大寨、六門、龍崗、元石、青云、土興、板廟、泥龍、巖口、喜神、望京11個鄉。鄉鎮平均人口從1.8萬人增加到3.5萬人,幅員面積從36.5平方千米增加到82.6平方千米。
2005年9月23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(川府函[2005]183號)批復同意平昌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江口鎮新平街128號遷至江口鎮信義大道268號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平昌縣常住總人口862620人,其中:江口鎮178396人,響灘鎮27456人,西興鎮15950人,佛樓鎮13674人,白衣鎮24837人,涵水鎮14493人,岳家鎮10499人,蘭草鎮19442人,駟馬鎮40436人,坦溪鎮14765人,元山鎮29816人,云臺鎮23216人,邱家鎮16875人,筆山鎮33630人,鎮龍鎮23188人,得勝鎮17801人,鹿鳴鎮11947人,青云鄉16153人,元石鄉16044人,六門鄉11709人,大寨鄉15468人,龍崗鄉19245人,土興鄉30375人,板廟鄉12134人,泥龍鄉18087人,巖口鄉12243人,望京鄉12824人,喜神鄉9244人,土埡鄉13649人,石埡鄉12825人,青鳳鄉11739人,澌岸鄉15494人,馬鞍鄉9506人,五木鄉12667人,靈山鄉11942人,界牌鄉7194人,粉壁鄉12005人,澌灘鄉11023人,高峰鄉13395人,南風鄉14496人,福申鄉10322人,雙鹿鄉10599人,黑水鄉5817人。
2013年,省政府(川府民政[2013]14號)批復同意從江口鎮析出部分行政區域,設置同州街道,轄原江口鎮的人民街、文化街、建設街、新平街、政法街、華嚴街、唐家碥、廖家咀、永福、信義、龍王廟、漢王廟、小橋街、金寶、五一、竹園、黃灘壩、佛頭、雪花坪、土橋、蜈蚣、友誼、光輝、太平、星光、梅埡、凌云28個社區和龍潭村所屬行政區域,街道辦事處駐新華街99號;保留江口鎮,轄望江街社區和草廟、照燈、大運等18個行政村所屬行政區域。
2014年,省政府(川府民政[2014]10號)批復同意撤銷青鳳鄉、靈山鄉、望京鄉、土興鄉,設立青鳳鎮、靈山鎮、望京鎮、土興鎮,所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。2015年,省政府(川府民政[2015]3號)批復同意撤銷五木鄉、泥龍鄉、板廟鄉、龍崗鄉,設立五木鎮、泥龍鎮、板廟鎮、龍崗鎮。調整后,全縣轄1個街道、25個鎮、18個鄉:同州街道、江口鎮、響灘鎮、西興鎮、佛樓鎮、白衣鎮、涵水鎮、岳家鎮、蘭草鎮、駟馬鎮、坦溪鎮、元山鎮、云臺鎮、邱家鎮、筆山鎮、鎮龍鎮、得勝鎮、鹿鳴鎮、青鳳鎮、靈山鎮、望京鎮、土興鎮、五木鎮、泥龍鎮、板廟鎮、龍崗鎮、青云鄉、元石鄉、六門鄉、大寨鄉、巖口鄉、喜神鄉、土埡鄉、石埡鄉、澌岸鄉、馬鞍鄉、界牌鄉、粉壁鄉、澌灘鄉、高峰鄉、南風鄉、福申鄉、雙鹿鄉、黑水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