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況】上城區轄街道。位于區境東部。轄11個社區。
【沿革】1954年設立望江門街道,1957年更名天王橋街道。1960年改為江干公社天王橋生產生活服務站,1962年改江干區海潮街道,1964年更名天王橋街道,1966年更名望江街道,1980年分為凱旋、望江兩個街道。1996年,望江街道面積2.5平方千米,人口3.9萬人,轄木場巷、永明新村、海潮新村第一、上灰團巷、大通新村第一、第二、肉廠宿舍家委會、霞暉新村第一、第二、三多新村第一、第二、始版橋新村、始版橋東村、清泰門、莫邪塘西村、莫邪塘北村、莫邪塘南村第一、第二、興隆西村、興隆東村第一、第二、新豐新村、甘王、橋南24個居委會。1997年1月1日,望江街道和四季青鎮的近江、望江2個行政村由江干區劃歸上城區管轄。
1999年,撤銷肉廠家屬宿舍、海潮新村、三多村第一、三多村第二、興隆東村第一、興隆東村第二、莫邪塘北村、莫邪塘西村、橋南、霞暉南村第一、霞暉南村第二、大通橋第二、上灰團巷、新豐新村14個居民區和近江、望江2個行政村,新建三多村、霞暉南村、興隆東村、大通橋第二、上灰團巷、莫邪塘西村、新豐新村7個居民區。2001年,撤銷木場巷、上灰團巷、大通橋第一、大通橋第二、三多村、霞暉南村、始板橋東村、始板橋新村、甘王新村、近江、莫邪塘西村、興隆東村、興隆西村、新豐新村、清泰門、永明新村、望江、莫邪塘南村第一、莫邪塘南村第二19個居民區,新建清泰門、莫邪塘、始板橋、大通橋、木場巷、甘王、興隆、霞暉、海潮9個社區。
2003年,撤銷望江、近江2個街道,設立新的望江街道;同時將原望江街道海潮、木場巷社區全部,原近江街道江邊社區一部分劃入紫陽街道;同年,撤銷甘王、霞暉、江邊路、江濱、近江家園第一社區,重新設置清泰門、莫邪塘、興隆、大通橋、徐家埠、在水一方、近江東園、近江西園社區。
2005年末,望江街道面積4平方千米,人口7.21萬人,居委會駐近江家園九園十五幢,轄興隆、耀華、清泰門、莫邪塘、始版橋、在水一方、近江東園、近江西園、大通橋、徐家埠10個社區。 在水一方社區:面積0.35平方千米,人口9002人,代碼~062,居委會駐天福花園13幢。 莫邪塘社區:面積0.16平方千米,人口7899人,代碼~052,居委會駐秋濤路一弄20-22號。 近江西園社區:面積0.45平方千米,人口5266人,代碼~064,居委會駐近江家園八園13幢底層。 興隆社區:面積0.16平方千米,人口6275人,代碼~057,居委會駐興隆東村26幢。 清泰門社區:面積0.36平方千米,人口6600人,代碼~051,居委會駐清江路新豐苑1幢2樓。 耀華社區:面積0.25平方千米,人口6800人,代碼~060,居委會駐南光坊2-5-102。 始版橋社區:面積0.35平方千米,人口7553人,代碼~053,居委會駐始版橋東村15幢底層。 徐家埠社區:面積0.79平方千米,人口5678人,代碼~061,居委會駐近江苑13-1號層。 近江東園社區:面積0.66平方千米,人口4978人,代碼~063,居委會駐近江家園一園3幢底。 大通橋社區:面積0.47平方千米,人口12046人,代碼~054,居委會駐海潮路65號。
【郵編】310016【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】330102010:~051 111清泰門社區 ~052 111莫邪塘社區 ~053 111始版橋社區 ~054 111大通橋社區 ~057 111興隆社區 ~060 111耀華社區 ~061 111徐家埠社區 ~062 111在水一方社區 ~063 111近江東園社區 ~064 111近江西園社區 ~065 111婺江社區
原【近江街道】位于區境東南部,錢塘江北岸。成立于1999年4月15日,總面積為4.2平方千米,規劃人口約7萬人。辦事處駐濱江四區鷗江公寓四幢。2001年,撤銷華龍、耀江、恒豐、世紀坊、天福、徐家埠、近江、江邊路、濱江新苑、濱江家園10個居民區,新建江濱、耀華、徐家埠、江邊路、近江家園5個第一社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