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置安漢縣,隋為南充縣,唐為果州,南宋置順慶府。1950年設南充市。1993年7月2日,國務院批準(國函[1993]96號):撤銷南充地區、南充市、南充縣,設立地級南充市。市政府駐順慶區。南充市設立順慶區、高坪區、嘉陵區。順慶區轄北城、中城、西城、東南4個街道辦事處和李家、蘆溪、搬罾、瀠溪4個鎮及共興、順和、雙橋、金臺、新建、舞鳳、華鳳7個鄉,區政府駐人民中路。
1996年,順慶區面積555.5平方千米,人口約53.6萬人。轄4個街道9鎮12鄉:北城街道、東南街道、西城街道、中城街道、搬罾鎮、華鳳鎮、金臺鎮、李家鎮、蘆溪鎮、雙橋鎮、舞鳳鎮、新建鎮、瀠溪鎮、燈臺鄉、梵殿鄉、鳳山鄉、共興鄉、桂花鄉、黃金鄉、荊溪鄉、順河鄉、同仁鄉、新復鄉、永豐鄉、漁溪鄉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順慶區常住總人口603161人,其中:中城街道78081人,北城街道104926人,西城街道64124人,東南街道23974人,舞鳳鎮30741人,新建鎮33191人,華風鎮15656人,瀠溪鎮25157人,共興鎮7274人,金臺鎮15018人,蘆溪鎮17142人,李家鎮17024人,雙橋鎮8330人,荊溪鎮13482人,搬罾鎮23401人,新復鄉7637人,同仁鄉6342人,黃金鄉5821人,魚龍鄉7542人,大林鄉9316人,梵殿鄉9542人,順河鄉10045人,燈臺鄉8847人,輝景鄉11344人,龍桂鄉9691人,永豐鄉12870人,桂花鄉9212人,鳳山鄉7613人,漁溪鄉9818人。
2004年,順慶區轄4個街道(北城、中城、西城、東南)、11個鎮(李家、蘆溪、搬罾、瀠溪、新建、舞鳳、華鳳、雙橋、金臺、共興、荊溪)、14個鄉(漁溪、順和、鳳山、燈臺、梵殿、桂花、新復、同仁、永豐、黃金、龍桂、輝景、魚龍、大林)。
2005年12月9日,經四川省人民政府(川府民政[2005]41號)批準,同意南充市順慶區撤銷舞鳳、華鳳、新建3個鎮建制,原來三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(改建舞鳳、華鳳、新建3個街道辦事處)。調整后,順慶區轄7個街道、8個鎮、14個鄉:中城街道、北城街道、西城街道、東南街道、舞鳳街道、新建街道、華鳳街道、瀠溪鎮、共興鎮、金臺鎮、蘆溪鎮、李家鎮、雙橋鎮、荊溪鎮、搬罾鎮、新復鄉、同仁鄉、黃金鄉、魚龍鄉、大林鄉、梵殿鄉、順和鄉、燈臺鄉、輝景鄉、龍桂鄉、永豐鄉、桂花鄉、鳳山鄉、漁溪鄉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順慶區常住總人口701927人,其中:中城街道74005人,北城街道69788人,西城街道71628人,東南街道30900人,舞鳳街道53006人,新建街道56380人,華鳳街道36958人,和平路街道73822人,瀠溪鎮71406人,共興鎮6207人,金臺鎮10188人,蘆溪鎮14308人,李家鎮14610人,雙橋鎮6248人,荊溪鎮11777人,搬罾鎮19347人,新復鄉5237人,同仁鄉4237人,大林鄉6688人,梵殿鄉6124人,順河鄉6734人,燈臺鄉6213人,輝景鄉7999人,龍桂鄉8266人,永豐鄉10566人,桂花鄉6070人,鳳山鄉6131人,漁溪鄉7084人。
2011年,省政府批復同意:撤銷瀠溪鎮,設立瀠溪街道,轄原瀠溪鎮所屬行政區域,辦事處駐油坊街52號;撤銷荊溪鎮,設立荊溪街道,轄原荊溪鎮所屬行政區域,辦事處駐荊府街1號。調整后,順慶區轄10個街道、6個鎮、12個鄉:中城街道、北城街道、西城街道、東南街道、舞鳳街道、新建街道、華鳳街道、和平路街道、瀠溪街道、荊溪街道、共興鎮、金臺鎮、蘆溪鎮、李家鎮、雙橋鎮、搬罾鎮、新復鄉、同仁鄉、大林鄉、梵殿鄉、順和鄉、燈臺鄉、輝景鄉、龍桂鄉、永豐鄉、桂花鄉、鳳山鄉、漁溪鄉。
2014年1月28日,西山街道辦事處掛牌成立。2014年,省政府(川府民政[2014]17號)批復同意撤銷大林鄉、輝景鄉、永豐鄉,設立大林鎮、輝景鎮、永豐鎮。全區轄11個街道、9個鎮、9個鄉:中城街道、北城街道、西城街道、東南街道、舞鳳街道、新建街道、華鳳街道、和平路街道、瀠溪街道、荊溪街道、西山街道、共興鎮、金臺鎮、蘆溪鎮、李家鎮、雙橋鎮、搬罾鎮、大林鎮、輝景鎮、永豐鎮、新復鄉、同仁鄉、梵殿鄉、順和鄉、燈臺鄉、龍桂鄉、桂花鄉、鳳山鄉、漁溪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