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為酉陽縣地。隋為大鄉縣地。唐設溪州。宋為永順州。元置永順安撫司治。明升為永順軍民宣慰使司治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永順縣。
1996年,永順縣轄6個鎮、40個鄉:靈溪鎮、永茂鎮、石堤鎮、塔臥鎮、龍寨鎮、王村鎮、小溪鄉、鎮溪鄉、回龍鄉、朗溪鄉、青坪鄉、羊峰鄉、麻岔鄉、大明鄉、潤雅鄉、撫志鄉、顆砂鄉、吊井鄉、連洞鄉、首車鄉、勺哈鄉、西岐鄉、兩岔鄉、澤家鄉、對山鄉、大壩鄉、和平鄉、列夕鄉、柏楊鄉、倉坪鄉、車坪鄉、三家田鄉、砂壩鄉、官壩鄉、桃子溪鄉、杉木鄉、鹽井鄉、萬民鄉、萬福鄉、新寨鄉、毛壩鄉、高坪鄉、西米鄉、松柏鄉、保坪鄉、長官鄉。
首車鄉、澤家鄉、長官鄉先后撤鄉設鎮。調整后,永順縣轄9個鎮、37個鄉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永順縣總人口445224人,其中:靈溪鎮55633人,首車鎮11241人,澤家鎮9662人,王村鎮14207人,永茂鎮7376人,石堤鎮15890人,塔臥鎮15594人,龍寨鎮16634人,長官鎮6803人,兩岔鄉9425人,勺哈鄉11806人,西歧鄉8669人,對山鄉7533人,和平鄉4351人,大壩鄉7446人,列夕鄉7554人,柏楊鄉6442人,松柏鄉14644人,西米鄉7647人,高坪鄉8464人,保坪鄉7346人,回龍鄉8596人,鎮溪鄉2392人,小溪鄉3220人,青坪鄉10362人,朗溪鄉5433人,羊峰鄉9536人,麻岔鄉8273人,大明鄉5780人,潤雅鄉7279人,倉坪鄉7324人,車坪鄉10575人,三家田鄉9767人,砂壩鄉9390人,官壩鄉5867人,桃子溪鄉6299人,杉木鄉5742人,毛壩鄉11079人,萬民鄉10962人,鹽井鄉6122人,萬福鄉5252人,新寨鄉6144人,撫志鄉8632人,連洞鄉9893人,吊井鄉8472人,顆砂鄉8466人。
2004年,全縣總人口491640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62722人,占總人口的12.76%;少數民族人口421674人,占總人口的85.77%,其中土家族373455人,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88.56%;苗族45656人,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10.83%。轄11個鎮、34個鄉。
2005年,永順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:撤銷5個鄉,將12個鄉、6個鎮合并設立2個鄉、6個鎮,調整4個鄉、6個鎮的部分行政區域,共減少15個鄉。具體調整如下:柏楊鄉、澤家鎮合并設立澤家鎮,鎮政府駐澤家湖;和平鄉、大壩鄉合并設立大壩鄉,鄉政府駐金星;新寨鄉、顆砂鄉合并設立顆砂鄉,鄉政府駐顆砂;羊峰鄉、大明鄉、石堤鎮合并設立石堤鎮,鎮政府駐石堤西;杉木鄉、龍寨鎮合并設立萬坪鎮,鎮政府駐龍家寨;倉坪鄉、塔臥鎮合并設立塔臥鎮,鎮政府駐塔臥;官壩鄉、桃子溪鄉、砂壩鎮合并設立砂壩鎮,鎮政府駐砂壩;連洞鄉、靈溪鎮合并設立靈溪鎮,鎮政府駐府正街;撤銷萬福鄉、麻岔鄉、保坪鄉、西米鄉、三家田鄉,將萬福鄉3個建制村劃入勺哈鄉,4個建制村劃入萬坪鎮,其余4個建制村劃入吊井鄉,將麻岔鄉3個建制村劃入靈溪鎮,其余12個建制村劃入石堤鎮,將保坪鄉2個建制村劃入松柏鄉,其余5個建制村劃入王村鎮,將西米鄉2個建制村劃入松柏鄉,其余8個建制村劃入高坪鄉,將三家田鄉2個建制村劃入砂壩鎮,其余8個建制村劃入塔臥鎮,將吊井鄉1個建制村劃入靈溪鎮,將高坪鄉1個建制村劃入王村鎮。2005年末,永順縣轄11個鎮、19個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