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《寶慶府志》:“筑二邑,命曰安化、新化,以安化隸潭州,以新化隸邵州。”取“新歸王化”之義,故名新化。據《今縣釋名》:“自晉以后,皆為蠻地,宋平猺大洞,以其地置縣。歐陽忞曰:收復梅山,以其地置新化縣。”賦新開化之意。
北宋熙寧5年(1072)置新化縣,屬邵州,明、清屬寶慶府。1914~1922年屬湘江道,1937年屬第六行政督察區,1949年屬邵陽專區,1952年劃南部34鄉入新邵縣,劃西部21鄉入隆回縣,1953年劃西部11鄉入溆浦縣,1960年析東南部置冷水江市(1962年撤銷,1969年10月復置),1968年屬邵陽地區,1977年屬漣源地區,1982年屬婁底地區。1999年屬婁底市。
新中國成立不久,全縣置6區、16鄉鎮、261村、4540閭。后來經歷幾次大的區劃調整。1975年初,撤銷冷水江區,將礦山、鐸山、三尖、巖口等劃歸冷水江市,到此全縣農村12區、85個公社、2鎮。
1983年6月在楓林公社進行政、社分設試點,成立楓林鄉人民政府。8月,析鵝塘、滑石公社各5村置西河鎮,析瑯塘公社置瑯塘鎮,析游家公社置游家鎮。年未,全縣有12個區和城關、西河各2個縣轄鎮,有洋溪等4個區轄鎮、楓林鄉和84個公社。
1984年5月,爐觀、橫陽、圳上3個公社改成3鎮。全縣84個公社改設為鄉,將1199個生產大隊改為村。將城關鎮五一街改名南門街,建設街復名青石街,紅衛街復名南正街,勞動街復名井頭街,永紅街復名永興街,解放街復名西正街,東風街復名東正街。1985年3月,城關鎮增設立新橋、城南、城東、火車站、園株嶺5個居委會。
1986年12月,撤銷洋溪、白溪、游家、瑯塘4鄉,分別并入洋溪、白溪、游家、瑯塘4鎮。1988年8月,撤銷水車鄉,以其行區區域置水車鎮。1989年12月,撤銷上渡鄉,以其行政區域并入城關鎮;城關鎮增設橋東,望城兩個居委會;年未全縣有2區級鎮,12區,8鄉級鎮,77鄉,6個農林漁場。轄1142個村委會,11743個村民小組(不包括農林漁場所屬村民小組)。
1992年,在橋東,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為省級開發區(2003年,經省編委批準,升格為副處級機構)。開發區總轄面積32平方千米,規劃面積19.6平方千米,下轄12個行政村、2個居委會,人口3.9萬人。?年,城關鎮改名為上梅鎮,全鎮轄4個管區、40個農業村、15個居委會。全縣共有上梅鎮、石沖口鎮、洋溪鎮、槎溪鎮、文田鎮、水車鎮、游家鎮、爐觀鎮、奉家鎮、西河鎮、孟公鎮、瑯塘鎮、桑梓鎮、曹家鎮、吉慶鎮、溫塘鎮、田坪鎮、圳上鎮、白溪鎮19鎮,有科頭鄉、天門鄉、維山鄉、金鳳鄉、榮華鄉、坐石鄉、油溪鄉7個鄉,以及梅苑開發區和大熊山林場、古臺山林場兩個林場。
1996年,新化縣面積3567平方千米,人口約125.2萬人。轄19個鎮、7個鄉:上梅鎮、水車鎮、文田鎮、石沖口鎮、田坪鎮、白溪鎮、西河鎮、圳上鎮、吉慶鎮、奉家鎮、孟公鎮、爐觀鎮、洋溪鎮、桑梓鎮、瑯塘鎮、曹家鎮、游家鎮、溫塘鎮、槎溪鎮、天門鄉、坐石鄉、金鳳鄉、油溪鄉、榮華鄉、科頭鄉、維山鄉。縣政府駐上梅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新化縣總人口1207436人,其中:上梅鎮121354人,石沖口鎮54465人,洋溪鎮65317人,槎溪鎮30398人,水車鎮35363人,文田鎮21301人,奉家鎮21003人,爐觀鎮59667人,游家鎮62120人,西河鎮61336人,孟公鎮64395人,瑯塘鎮49949人,白溪鎮62116 圳上鎮56759 吉慶鎮43682 溫塘鎮49792 田坪鎮34152 桑梓鎮57338 曹家鎮55486 科頭鄉36109 維山鄉34561 天門鄉11606 榮華鄉23064 金鳳鄉15742 油溪鄉27087 坐石鄉24617人,梅苑開發區21928人,大熊山國有林場3235人,古臺山國有耕場3494人。
2005年末,新化縣轄19個鎮、7個鄉:上梅鎮、石沖口鎮、洋溪鎮、槎溪鎮、文田鎮、水車鎮、游家鎮、爐觀鎮、奉家鎮、西河鎮、孟公鎮、瑯塘鎮、桑梓鎮、曹家鎮、吉慶鎮、溫塘鎮、田坪鎮、圳上鎮、白溪鎮;科頭鄉、天門鄉、維山鄉、金鳳鄉、榮華鄉、坐石鄉、油溪鄉。以及梅苑開發區和大熊山林場、古臺山林場兩個林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