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州一名,以當時境內北橫荊山(今南漳縣西)而得名。荊,是古代楚國的別稱,因楚曾建國于荊山,故荊、楚通用。荊州城歷史上是我國南方重鎮,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、南北朝時的梁國、五代時的南平國等曾在此建都,歷代為荊州、南郡、江陵等州、府、郡、縣治所。
1994年9月29日,國務院批準(國函[1994]99號):(1)撤銷荊州地區、沙市市、江陵縣,設立荊沙市(地級)。(2)荊沙市新設沙市區、荊州區和江陵區。荊州區轄原江陵縣的荊州、川店、馬山、李埠、彌市5個鎮和紀南、八嶺山2個鄉,區人民政府駐荊州鎮。【注:荊州區系1994年從原江陵縣析出,現轄區一直為原江陵縣治所及主體所在,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江陵(荊州)亦是指現荊州區。故荊州區1994年之前的歷史沿革可參見本站江陵縣介紹】
1995年2月,撤銷荊州鎮,以其區域分設東城、西城、城南、荊北4個街道,其中的城南街道掛荊州城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牌子,實行兩塊牌子,一套班子合署辦公。1995年8月和12月,紀南、八嶺山2鄉先后撤鄉建鎮。
1996年,荊州區面積1045平方千米,人口約52.3萬人,轄4個街道、6個鎮。1998年6月,荊北街道改為郢城鎮。至此,荊州區轄3個街道、7個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荊州區總人口585578人,其中:西城街道70056人,東城街道81848人,城南街道76591人,紀南鎮57995人,川店鎮34772人,馬山鎮33058人,八嶺山鎮36280人,李埠鎮31288人,彌市鎮79393人,郢城鎮48807人,太湖農場23282人,菱湖農場12208人。
2004年9月全省進行農場管理體制改革,將菱角湖和太湖港兩個農場劃歸荊州區管理。2004年末,荊州區總人口572052人。轄3個街道、7個鎮,37個居委會、141個村委會。
2005年末,荊州區轄3個街道、7個鎮。共有36個居委會、119個村委會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荊州區常住總人口553756人,其中:西城街道48773人,東城街道76451人,城南街道140212人,紀南鎮52715人,川店鎮28404人,馬山鎮24265人,八嶺山鎮27753人,李埠鎮22235人,彌市鎮58712人,郢城鎮42392人,太湖港管理區22491人,菱角湖管理區9353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