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山是中華文化的搖籃。古有炎帝生息,西周屬“王畿”,秦屬內史地。西魏設岐山郡,隋改名扶風郡,開皇十六(596)年置岐山縣。據《寰宇通志》:岐山縣“因山名”。并說:“岐山在岐山縣東北十里,山有兩岐,故名”。
唐貞觀八年(634)岐山縣移治今址。1956年9月屬省,1958年11月省入鳳翔縣。1961年復置岐山縣,1971年隸屬寶雞市。
1996年,面積856.4平方千米,人口46.4萬人。轄4鎮15鄉:鳳鳴鎮、蔡家坡鎮、五丈原鎮、益店鎮、北郭鄉、孝子陵鄉、大營鄉、故郡鄉、蒲村鄉、祝家莊鄉、青化鄉、京當鄉、棗林鄉、麥禾營鄉、馬江鄉、安樂鄉、曹家鄉、落星鄉、西方鄉。縣政府駐鳳鳴鎮。
1997年,祝家莊鄉改為祝家莊鎮,麥禾營鄉改為麥禾營鎮,青化鄉改為青化鎮,曹家鄉改為曹家鎮,棗林鄉改為棗林鎮,安樂鄉改為安樂鎮,馬江鄉改為馬江鎮,蒲村鄉改為蒲村鎮。調整后,全縣轄12個鎮、7個鄉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岐山縣常住總人口446579人,其中:鳳鳴鎮35293人,蔡家坡鎮71936人,五丈原鎮27072人,益店鎮30962人,蒲村鎮25152人,祝家莊鎮20078人,青化鎮25080人,棗林鎮33285人,麥禾營鎮26444人,馬江鎮20939人,安樂鎮20014人,曹家鎮19468人,北郭鄉15968人,大營鄉16355人,故郡鄉18184人,西方鄉1198人,孝子陵鄉22947人,京當鄉10193人,落星鄉6011人。
2001年,撤銷北郭鄉、孝子陵鄉并入鳳鳴鎮,撤銷落星鄉并入安樂鎮,麥禾營鎮、馬江鎮合并設立雍川鎮,撤銷西方鄉并入故郡鄉。調整后,岐山縣轄11個鎮、3個鄉:鳳鳴鎮、蔡家坡鎮、五丈原鎮、益店鎮、蒲村鎮、祝家莊鎮、青化鎮、棗林鎮、雍川鎮、安樂鎮、曹家鎮、大營鄉、故郡鄉、京當鄉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岐山縣常住總人口459064人,其中:鳳鳴鎮75936人,蔡家坡鎮74031人,五丈原鎮28328人,益店鎮33906人,蒲村鎮24236人,祝家莊鎮21778人,青化鎮26637人,棗林鎮32626人,雍川鎮48983人,安樂鎮26364人,曹家鎮19919人,大營鄉16846人,故郡鄉19565人,京當鄉9909人。
2011年,撤銷大營鄉并入鳳鳴鎮,撤銷五丈原鎮、曹家鎮、安樂鎮并入蔡家坡鎮,撤銷故郡鄉設立故郡鎮,撤銷京當鄉設立京當鎮。調整后,岐山縣轄10個鎮:益店鎮、蒲村鎮、祝家莊鎮、青化鎮、棗林鎮、雍川鎮、鳳鳴鎮、蔡家坡鎮、京當鎮、故郡鎮。
2012年末,岐山縣面積855.1平方千米,戶籍人口474548人,常住人口46.15萬人。2013年末,岐山縣轄10個鎮,共有14個社區、144個行政村,縣政府駐鳳鳴鎮。
2015年,撤銷祝家莊鎮,并入京當鎮。調整后,岐山縣轄9個鎮:益店鎮、蒲村鎮、青化鎮、棗林鎮、雍川鎮、鳳鳴鎮、蔡家坡鎮、京當鎮、故郡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