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4年設立灞橋區,以長安縣灞橋區及狄寨區的東高橋、鄂公殿、水溝、永豐、杏林5鄉為其行政區域。以境內古灞橋得名。1957年長樂區撤銷并入,1958年又劃入長安縣四鄉。1965年撤銷并入郊區,1980年撤銷郊區復置灞橋區。
1990年末,轄境東至驪山主峰西側和銅人原一線,西過浐河至塬邊,南至荊峪溝,北至渭河中心線,面積322平方千米,人口402163人,區政府駐紡織城紡一路,轄1個街道、2個鎮、8個鄉,68個居委會(含家委會)、229個行政村。
1996年,灞橋區面積322平方千米,人口41.1萬人。轄5個街道、3個鎮、3個鄉:紡織城街道、洪慶街道、紅旗街道、席王街道、十里鋪街道、新筑鎮、灞橋鎮、狄寨鎮、新合鄉、水流鄉、灞陵鄉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灞橋區常住總人口494084人,其中:紡織城街道95596人、十里鋪街道45830人、紅旗街道55513人、席王街道42585人、洪慶街道67649人、狄寨鎮35016人、灞橋鎮50018人、新筑鎮39154人、灞陵鄉20717人、新合鄉21227人、水流鄉20779人。
2001年末,撤銷灞陵鄉,并入席王街道;新合鄉、水流鄉合并為新合鎮。灞橋區轄5個街道、4個鎮:紅旗街道、席王街道、紡織城街道、洪慶街道、十里鋪街道、狄寨鎮、新筑鎮、灞橋鎮、新合鎮。
2004年,撤銷灞橋、新筑、新合、狄寨4個鎮,設立灞橋、新筑、新合、狄寨4個街道(市政發[2004]88號);9月1日,4個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。至此,灞橋區轄9個街道:紡織城街道、十里鋪街道、紅旗街道、席王街道、洪慶街道、狄寨街道、灞橋街道、新筑街道、新合街道。區政府駐紡織城街道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灞橋區常住總人口595124人,其中:紡織城街道92435人,十里鋪街道100867人,紅旗街道52139人,席王街道72599人,洪慶街道67703人,狄寨街道59737人,灞橋街道52557人,新筑街道54191人,新合街道42896人。
2012年末,灞橋區面積324.3平方千米,戶籍人口523957人,常住人口60.16萬人。2013年末,灞橋區轄9個街道,共有40個社區、223個行政村,區政府駐紡織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