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轄縣。位于省境東部,自治州中部。面積2035.1平方千米,人口18.9萬,有苗、侗、漢等民族,以苗族為多,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2.1%。轄4鎮7鄉。縣政府駐柳川鎮,距州府98千米。(本頁根據《中國政區大典》整理,1997年左右資料)
柳川鎮 縣政府駐地。1958年設柳川公社,1984年設鎮。位于縣境西北部。面積235平方千米,人口2.7萬。劍(河)太(擁)公路接320國道。轄瓦廠街、大橋、北門口、南門口4個居委會和清江、八一、柳利、菜園、柳堡、公俄、懂熬、展刁、仍壽、也擾、巫庫、南腳、中都、萬安、加禾、返前、巫堆、關口、麻連、高標、小寨、巫泥、黨翁、干榮、白翻、柳落、南埃、返迷、革東、返排30個行政村。
岑松鎮 1953年設岑松鄉,1984年改鎮。位于縣境西北部,面積149平方千米。人口2萬。320國道過境。轄岑松、對門寨、塘腳、苗榜、馬山、報谷、交界、屯州、苗寨、平加、養坪、大坪、南岑、六虎、桉鞏、展峰、展亮、柳旁、稿旁、內寨、張往、新寨、巫溝、灣根、南高、下巖寨、巫亮、巫加多、寨章、川洞、打腦、上巫門、下巫門、上巖寨34個行政村。景點有天然溫泉,下巖寨民族文化村,溫泉民族畫鄉,打腦巖溶洞群。
南加鎮 1958年設南加公社,1984年改鎮。位于縣境東南部。面積177平方千米,人口2.1萬,轄南加街上居委會和堡上、街上、里合、南孟、培榮、天培、塘邊、方家、基立、康中、格里、青龍、東北、竹林、九旁、新柳、汪澤、柳基、新臺、黨古、展牙、聯盟、和心、塘化、塘留、久依、久啊、新寨、芳武29個行政村。景點有高峽平湖雷打塘。
南明鎮 1956年設南明鄉,1984年改鎮。位于縣城東北,距縣城65千米。面積221平方千米,人口2.1萬,轄南明居委會和永興、岑戈、屯侯、小南、升洞、平凡、河口、漂寨、凱寨、孟優、桂花、大洋、臺沙、中寨、桂丹、平洋、高興、平珍、大坪、坡王、八十、楊柳22個行政村。
久仰鄉 1953年設久仰鄉。位于縣城西南,距縣城9.9千米。面積161平方千米,人口1.7萬,均為苗族。劍(河)南(哨)公路過境。轄基右、黨義、畢下、久仰、東階仰、久丟、久順、久吉一、久吉二、久敢、黨干、南開、巫柳、尖峰嶺、黨薅、久甲、擺偉上寨、擺偉下寨、白鬧、南江、巫柳、光紀、奉黨、巫里、黨開、巫交、夭那、東庫28個行政村。
太擁鄉 1953年設太擁鄉。位于縣城西南,距縣城21千米。面積265平方千米,人口1.8萬。通林區公路。轄旁洞、陽白、展么、南良、柳開、柳豐、昂英、白道、半溪、翁王、太擁、太坪、寨甩、巫用、九臉、巫臉、柳落、柳金、久儀、下久儀、久大、巫吉、南東23個行政村。
南哨鄉 1950年設南哨鄉。位于縣城東南,距縣城17千米。面積181平方千米,人口1.2萬,轄南哨、德號、章漢、白索、九虎、遠通、白裸、朗晃、高定、九當、翁座、大坪、老寨、南甲、巫沙、白阡16個行政村。
南寨鄉 1963年設南寨公社,1984年改鄉。位于縣城東偏南,距縣城18千米,劍河流境,南(寨)(南)加公路過境。面積159平方千米,人口1.7萬,轄柳寨、岔路、九里壩、九寨、懂達、九社、柳社、中云、中寨、反號、白反、新光、白用、白沙、馬大云、白俄、繞慶、繞號、反壽、展萊、上白都、下白都、廣豐、中富、柳富、展留、白露、九龍28個行政村。
盤溪鄉 1956年設盤溪鄉。位于縣城東偏北,距縣城21千米。面積153平方千米,人口1.7萬,轄岑廣、洞腳、謝寨、上盤溪、下盤溪、斗俄、八卦、香洞、高下柳、高壩、平岑、平鳩、洞庭、圭仁、下盤樂、上盤樂、高引、塘化、化敖、大廣、團結、前豐、光芒、興岑、高尖、岑本26個行政村。
敏洞鄉 1953年設敏洞鄉。位于縣城北偏東,距縣城20千米。面積166平方千米,人口1.2萬。劍(河)盤(溪)公路過境。轄高丘、平鳥、干達、平教、小高丘、上北斗、下北斗、張溝、和平、圭怒、興懷、高桂、圭息、麻龍、朗洞、孟恩、敏洞、溝洞18個行政村。
觀么鄉 1953年設觀么鄉。面積173平方千米,人口0.9萬。劍(河)盤(溪)公路過境。轄巫包、觀么、苗嶺、坪嶺、牙么、老屯、翻滾、新民、新合、平下、白膽、民村、南包、九秀14個行政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