橋驛鎮 1949年屬長沙縣九福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鄉,1995年撤橋驛鄉、楊橋鄉、黑麋峰鄉合建橋驛鎮。位于縣境東北部。面積85平方千米,人口3.9萬。鎮政府駐橋驛。京廣鐵路過境,并設橋頭驛站、楊橋車站。另有省道通湘陰、汩羅,轄白石、丁家、農力、雙塘、千谷、復興、洪家、柏榮、橋驛、民福、楊塘、農恢、馬號、碰田垅、馬鞍、同福寺、楊橋、下灣、群力、田家、民望、龍王石、田坪、張公、沙田、湖西、月塘、中心、壽字石、江家山、風梅坳、洞陽、五一、峰北等34個村委會。
銅官鎮 1951年設銅官鎮,1958年改公社,1985年復改銅官鎮。位于縣境北部。面積29平方千米,人口2.6萬,水運有客貨碼頭,轄太豐、三星、花果、馬廠、寶雍、石龍、萬家垅、聯華8個村委會和雙華嶺、南岸山、蔡家鍛、高嶺、袁家湖、峽口子、風蓬嶺、杉竹嶺、誓港、銅官街、洪家洲11個居委會。唐代杜甫晚年滯留于此并作《銅官渚守風》一詩。
雷鋒鎮 1949年屬長沙縣望岳、白箬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鄉,1993年建鎮。位于縣境中部。面積61平方千米,人口2.7萬。鎮政府駐黃花塘。319國道過境,另有3條省道在此交會,轄雷鋒、馬頭、荷葉壩、平安、雙鳳、同心、楓樹、合心、黃花塘、橋頭、坪山、石塘、推子山、牌樓壩、真人橋15個村委會和龍回塘、荷花塘2個居委會。紀念地有雷鋒紀念館、雷鋒學校。
靖港鎮 民國時期是湖南四大米市之首,有“小漢口”之稱。1949年置鎮屬長沙縣,1995年靖港鎮、靖港鄉合建靖港鎮。位于縣境北部。面積45平方千米,人口3.6萬,有客貨碼頭及輪渡,轄潘溪、沙圍子、前塘、魏家湖、石壕、鴉捕山、汝洋湖、小白湖、掛榜、大泊湖、青峰、新園、烏金、黯塘、馬山堆、徐坪、樟木橋17個村委會和一、二、三居委會。
九江鄉 1949年屬長沙縣含浦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鄉,1995年更名九江鄉。位于縣境南部。面積81平方千米。人口3.9萬。鄉政府駐粟橋。通航、通公路,轄鑒子、云盤、豐田、之字、曲江、洞庭溝、九江、官埠口、花塘、含浦、大坡、粟樹山、粟橋、玉華、塘峽、赤江、碴塘、東山、均塘、斑馬、白鶴塘、長豐、學士23個村委會。
天頂鄉 1949年屬長沙縣望岳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天頂鄉。位于縣境東部,鄰長沙市郊。面積45平方千米,人口2.7萬。鄉政府駐望城。境內建有長沙汽車西站。319國道與湘江二橋西線在此交會,轄澗塘、尖山、青山、永安、燕子山、望新、清水、燕聯、川塘、騎垅、天頂、聯絡、中塘、學湖14個村委會。
白箬[ruo]鋪鄉 1949年屬長沙縣白箬鄉、仁德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鄉,1995年撤白箬、友仁鄉合并白箬鋪鄉。位于縣境西南部。面積105平方千米,人口4.6萬。鄉政府駐五里堆。319國道過境,轄曹家坳、塌山、龍家洲、白箬、排子山、五里堆、白鶴、黃泥、桃花、桃林、驚良、良濺、洪山、大勝、古沖、老塘沖、水口、齊心、金星、大江、江洲、光明、長塘、友仁、金桂、峙塘、荊洲27個村委會。縣原種場設境內。
格塘鄉 1949年屬長沙縣新煥、新康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格塘鄉。位于縣境西北邊陲。面積45平方千米,人口3萬。鄉政府駐格塘,轄三橋、格塘、大眾、柏葉、凌沖、得勝、三合、五愛、高家橋、管家橋、團頭、浴池、三溢、大興、華林、大山殿、茯林、荷葉18個村委會。
黃金鄉 1949年屬長沙縣福慶、白箬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鄉,1995年撤黃金、白馬鄉合建黃金鄉。位于縣境中南部。面積87平方千米,人口4.4萬。鄉政府駐桐林。有省級公路過境,319新國道經此,轄桂芳、新塘、金聯、黃金、桐林、楊塘、金圓、香橋、金塘、金橋、龍塘、南塘、坪塘、金沙、青山坳、國徽、三益、明華、日明、永興、白馬、里湖、正橋、蘭田、定石塘、農林站、烏山林場27個村委會。
新康鄉 1949年屬長沙縣新康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復置鄉。位于縣境西北部。面積37平方千米,人口3.3萬。鄉政府駐新康。水路可通航,轄沱市、楊柳、藕塘、石堤、合益、新河、石碼頭、梅樹、鎮湘、西流、趙家河、新湖、譚家湖、沅頭、黃沙16個村委會和新康集鎮居委會。唐代杜甫晚年泊舟江岸,寫有《新康江口信宿方行》詩。
霞凝鄉 1949年屬長沙縣霞凝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復改鄉。位于縣境東部,緊鄰長沙市北郊。面積30平方千米,人口1.6萬。鄉政府駐賀家。京廣鐵路過境,設有霞凝、撈刀河站,石長鐵路在此接軌,有省道達長沙、湘陰,轄金霞、鵝羊山、荷葉、戴家河、金盤丘、新安寺、大塘、興聯、植基、湘粵、竹隱11個村委會和霞凝港居委會。紀念地有抗日陣亡將士陵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