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東吳設桐廬縣,隋廢入錢塘縣,旋復置,1958年分水縣并入桐廬縣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全縣總人口378060人,其中:桐廬鎮88118人、富春江鎮23356人、橫村鎮19601人、方埠鎮20168人、舊縣鎮8475人、窄溪鎮15155人、石阜鎮18334人、鳳川鎮15549人、深澳鎮11223人、分水鎮31929人、瑤琳鎮11691人、印渚鎮18146人、百江鎮12394人、蘆茨鄉2529人、莪山畬族鄉8416人、鐘山鄉13948人、麟鄉?4218人、新臺鄉4327人、洋洲鄉12049人、畢浦鄉12417人、高翔鄉8222人、東輝鄉4655人、怡合鄉4847人、合村鄉4610人、嶺源鄉3683人。2000年末,全縣人口39.56萬人。轄13個鎮、12個鄉,23個居民區、408個行政村。
2001年8月31日,浙政函[2001]175號批復同意桐廬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:一、撤銷方埠鎮建制,與橫村鎮合并。橫村鎮轄50村、1居,駐徐家埠村。二、撤銷洋洲鄉建制,并入桐廬鎮。桐廬鎮轄55村、12居,駐富春路415號(原址)。2001年末,桐廬縣轄12個鎮、11個鄉,7個社區、14個居民區、408個行政村。2002年末,全縣總面積1780平方千米,人口39.45萬人,轄12個鎮、11個鄉(其中1個民族鄉),21個社區(居民區)、405個行政村。
2003年10月17日,浙江省政府(浙政函[2003]164號)批復同意桐廬縣桐廬鎮政府駐地遷移:桐廬鎮人民政府駐地由富春路415號遷至縣城新區喬林路以西新址。2003年底,桐廬縣轄12個鎮、11個鄉(其中1個民族鄉),7個社區、14個居民區、405個行政村。
2004年4月20日,浙政函[2004]63號批復同意桐廬縣行政區劃調整:(1)撤銷深澳鎮、石阜鎮、窄溪鎮建制,合并設立江南鎮。江南鎮轄48個行政村、1個居民區,鎮政府駐地定址前村村。(2)撤銷印渚鎮、恰合鄉建制,與分水鎮合并。調整后的分水鎮轄61個行政村、1個居民區,鎮政府駐地不變(玉華路199號)。(3)撤銷畢浦鄉、高翔鄉建制,并入瑤琳鎮。調整后的瑤琳鎮轄43個行政村,鎮政府駐地定址皇甫村。(4)撤銷蘆茨鄉建制,并入富春江鎮。調整后的富春江鎮轄28個行政村、9個居民區,鎮政府駐地不變(七里瀧街139號)。(5)撤銷東輝鄉建制,并入百江鎮。調整后的百江鎮轄24個行政村,鎮政府駐地不變(新橋頭11號)。(6)撤銷歌舞鄉建制,與鐘山鄉合并。調整后的鐘山鄉轄23個行政村,鄉政府駐地不變(鐘政路32號)。(7)撤銷嶺源鄉建制,與合村鄉合并。調整后的合村鄉轄19個行政村,鄉政府駐地不變(合村村)。(8)撤銷桐廬鎮、舊縣鎮建制,其行政區域改由桐廬縣政府直轄。在此范圍內調整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等事宜,由杭州市參照有關法律、法規規定辦理,并報省民政廳備案。(9)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后,桐廬縣轄富春江、橫村、分水、江南、瑤琳、鳳川、百江7個鎮,鐘山、合村、新合3個鄉和莪山畬族鄉,城區設若干街道辦事處。 4月23日,杭政函[2004]63號批復轉省批復:在原桐廬鎮、舊縣鎮設立桐君街道辦事處、舊縣街道辦事處,其駐地、所轄范圍與原鎮相同。
2004年末,桐廬縣轄桐君、舊縣2個街道,富春江、橫村、分水、江南、瑤琳、鳳川、百江7個鎮,鐘山、合村、新合3個鄉和莪山畬族鄉,共有7個社區、14個居民區、188個行政村。
2005年末,桐廬縣面積1780平方千米,人口39.53萬人,共有7個社區、14個居民區、186個行政村。2006年末,桐廬縣共有9個社區、7個居民區、186個行政村。縣政府駐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號。
2010年,撤銷桐君街道,以富春江為界,江北設立桐君街道,面積63.73平方千米,轄7個社區、1個居民區、6個行政村,辦事處暫駐迎春路55號;江南設立城南街道,面積97.11平方千米,轄2個社區、19個行政村,辦事處駐云棲西路18號(12月24日杭政函[2010]279號)。2011年,撤銷鳳川鎮,設立鳳川街道,轄8個行政村,面積151.93平方千米,辦事處駐鳳新路19號(浙政函[2011]124號,4月2日杭政函[2011]44號)。
桐廬縣現轄4個街道、6個鎮、4個鄉(其中1個民族鄉):舊縣街道、桐君街道、城南街道、鳳川街道、富春江鎮、橫村鎮、分水鎮、瑤琳鎮、百江鎮、江南鎮、莪山畬族鄉、鐘山鄉、新合鄉、合村鄉。縣政府駐城南街道迎春南路298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