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2年設克拉瑪依區。市政府駐地。位于市境中部。面積5510平方千米,人口12萬,有漢、維吾爾、哈薩克、回等民族,其中漢族約占75%,轄4街道1鄉。境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129團、130團、 五五農機廠和農八師136團等4個團場。
天山路街道 1987年設立。位于市區中部偏西,面積16平方千米,人口5.4萬。有漢、維吾爾、哈薩克、回等25個民族,其中漢族占72.5%。境內有天山路、友誼路、準噶爾路、園林路、西北路、塔山路等20多條街路,轄市政府機關、市糧食局、市商業局、市建設局、市運輸公司、市公路段、石油局供熱公司、重油公司、測井公司、油田建設工程公司、供水管理處、采油工藝研究院、鉆井工藝研究院、和平新村、文化新村、風華新村16個居委會和城南村、西林村2個行政村。駐有市黨政機關、軍分區、科研和金融單位。
勝利路街道 1987年設置。位于市區中東部。1997年,面積14平方千米,人口4.8萬。有漢、哈薩克、維吾爾、回等民族,其中漢族占77.1%。 準噶爾路東西橫貫轄區,并連結百里油田公路網。轄采油一廠、供應處、二機廠、井下作業公司、通訊公司、機械廠、職工總醫院、局運輸公司、汽車銷售維修公司、六建三分公司、八一新村、八一北村、油田開發研究院、路橋公司14個居委會。駐有克拉瑪依市、區機關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機關。
金龍鎮街道 1987年設置。位于市區東南,距市區9千米。1997年,面積6平方千米,人口1.1萬。有漢、維吾爾、回、哈薩克等民族,其中漢族占82.5%。阿(勒泰)獨(山子)公路橫貫境內。團結路、友誼路、興農路、昌盛路、油龍路構成街區主要交通網。轄石油化工廠、油龍新村、友誼新村3個居委會。因煉油化工向國家上繳利潤多被譽為“金”,又把油氣儲運公司的克(拉瑪依)獨(山子)、克(拉瑪依)烏(魯木齊)兩條輸油管線比喻“龍”,故于1983年被命名為“金龍鎮”。
五五新鎮街道 位于市區以南,距市區80千米。因地處獨(山子)克(拉瑪依)公路55千米處而得名。1983年設五五新鎮,1991年建立克拉瑪依區五五新鎮街道。管轄范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129團、130團和五五農業機械制造廠所在地。面積19平方千米,人口3.8萬,有漢、維吾爾、回、蒙古等民族,其中漢族占95.3%。
小拐鄉 原屬沙灣縣,1958年劃屬克拉瑪依市,1959年成立新光公社,1984年改設鄉。位于市區東南,距市區60千米。1997年,面積4800平方千米,人口0.2萬,有漢、哈薩克、維吾爾、回等民族,其中哈薩克族占82.1%。217國道過境,轄團結、小拐、榆樹、青年4個行政村。
(本頁根據《中國政區大典》整理,1997年左右資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