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宣統三年(1911)“改土歸流”置懷柔縣。1912年更名為瞻化縣,1952年設新龍縣。因在雅礱江之畔,又屬新設,故名。一說舊名瞻對,藏語為雅龍之意,今縣名為解放后所改,故名新龍。一說縣駐地位于山崗,形若龍頭,因新改,故名新龍。
1958年11月17日,甘孜藏族自治州(民政字第227號)批復,將新龍縣的補巴絨鄉劃歸雅江縣,易日溝鄉劃歸爐霍縣,甲斯禮鄉劃歸道孚縣。
1996年,新龍縣面積8674.7平方千米,人口4.2萬人。轄1個鎮、17個鄉:茹龍鎮、博美鄉、通霄鄉、友誼鄉、皮察鄉、麻日鄉、大蓋鄉、樂安鄉、尤拉西鄉、孜拖西鄉、和平鄉、洛古鄉、拉日馬鄉、繞魯鄉、色威鄉、甲拉西鄉、雄龍西鄉、沙堆鄉。縣政府駐如龍鎮,距州府475千米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新龍縣常住總人口40505人,其中:茹龍鎮4592人,沙堆鄉1915人,樂安鄉1840人,大蓋鄉4088人,繞魯鄉1765人,色威鄉2708人,甲拉西鄉2579人,拉日馬鄉4039人,博美鄉2293人,尤拉西鄉1837人,孜拖西鄉1487人,和平鄉1776人,洛古鄉1323人,雄龍西鄉2843人,麻日鄉1217人,通宵鄉2024人,友誼鄉1157人,皮擦鄉1022人。
2004年,新龍縣轄茹龍1個鎮和博美、通霄、友誼、皮擦、麻日、大蓋、樂安、尤拉西、子拖西、和平、洛古、拉日馬、繞魯、色威、甲拉西、雄龍西、沙堆、銀多18個鄉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新龍縣常住總人口50393人,其中:茹龍鎮6329人,沙堆鄉2198人,樂安鄉2244人,大蓋鄉3517人,繞魯鄉2179人,色威鄉3024人,甲拉西鄉3203人,拉日馬鄉5325人,博美鄉2798人,尤拉西鄉2243人,子拖西鄉2029人,和平鄉2080人,洛古鄉1537人,雄龍西鄉3520人,麻日鄉1497人,通宵鄉2186人,友誼鄉1474人,皮擦鄉1243人,銀多鄉1767人。
2014年,省政府(川府民政[2014]33號)批復同意撤銷拉日馬鄉,設立拉日馬鎮。調整后,全縣轄2個鎮、17個鄉:茹龍鎮、拉日馬鎮、沙堆鄉、樂安鄉、大蓋鄉、繞魯鄉、色威鄉、甲拉西鄉、博美鄉、尤拉西鄉、子拖西鄉、和平鄉、洛古鄉、雄龍西鄉、麻日鄉、通霄鄉、友誼鄉、皮擦鄉、銀多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