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江之名,據《禹貢》及《嘉靖九江府志》載:一謂“沅、漸、元、辰、敘、酉、灃、資、湘”九水合于洞庭,故名九江。據應劭《漢書集解音義》:“江自廬江尋陽分為九”,而得名九江。“九江”之名始于秦設九江郡,最早建縣是西漢,稱柴桑。自三國后(公元220年)先后稱潯陽、九江、汝南、彭蠡、湓城、楚城、德化,1914年避福建德化縣同名改為九江縣。
九江縣境秦屬九江郡。西漢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置柴桑縣,漢初屬淮南國,后分屬豫章郡,又分屬廬江郡。王莽改九江亭。三國屬吳武昌郡。晉置九江縣。隋置尋陽縣,復置九江郡。唐改潯陽縣,南唐稱德化縣。明為九江府。1914年改為九江縣。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,同年冬九江市、縣分設,原九江縣城設九江市,農村歸九江縣,縣人民政府仍駐市區。1959年市、縣合并,1961年市、縣再度分設。1968年縣政府由九江市區遷至沙河街。
1987年3月30日,設置白華鄉(贛府廳字[1987]158號批復)。1989年9月27日,撤銷馬回嶺鄉,設立馬回嶺鎮(贛民字[1989]128號批復)。
1993年1月3日,撤銷江洲鄉、獅子鄉、洗心橋鄉、城子鎮鄉,設立江洲鎮、獅子鎮、港品街鎮、城子鎮(贛民字[1993]3號批復)。1994年3月12日,撤銷新合鄉,設立新合鎮(贛民字[1994]42號批復)。
1997年,全縣面積810平方千米,人口32萬。轄7個鎮、9個鄉:沙河街鎮、馬回嶺鎮、江洲鎮、城子鎮、港口街鎮、新合鎮、獅子鎮、永安鄉、白華鄉、涌泉鄉、新塘鄉、長山鄉、城門鄉、沙河鄉、黃老門鄉、岷山鄉。
2000年,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,全縣總人口326572人;其中:沙河街鎮34022人、馬回嶺鎮27256人、江洲鎮35726人、城子鎮14863人、港口街鎮27096人、新合鎮15207人、獅子鎮21610人、永安鄉21179人、白華鄉7032人、涌泉鄉14747人、新塘鄉12622人、長山鄉6584人、城門鄉24818人、沙河鄉24010人、黃老門鄉16882人、岷山鄉9055人、賽城湖水產場虛擬鄉7892人、新洲墾殖場虛擬鄉5971人。
2002年1月11日,撤銷白華鄉,劃歸永安鄉;撤銷長山鄉,劃歸新塘鄉;撤銷黃老門鄉,劃歸岷山鄉,鄉政府駐黃老門(贛民字[2002]10號批復)。2002年底,九江縣面積911平方千米,人口33.3萬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6.6萬人。轄7個鎮、6個鄉,13個居委會、136個行政村。縣政府駐沙河街鎮。
2003年10月10日,撤銷沙河鄉,成建制劃歸沙河街鎮管轄(贛民字[2003]260號批復)。2003年底,全縣總人口34.9萬人,轄7鎮5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