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底,全省轄2個地級市,6個縣級市、4個縣、6個自治縣、4個市轄區、1個辦事處(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,縣級),181個鎮、20個鄉、17個街道,2524個行政村、400個居委會。年末全省戶籍總人口188.53萬戶、778.89萬人。其中,非農業人口208.46萬人,農業人口570.43萬人。
海口市 4區
龍華區 秀英區 瓊山區 美蘭區
三亞市
省直轄行政單位
文昌市 瓊海市 萬寧市 五指山市
東方市 儋州市
臨高縣(臨城鎮) 澄邁縣(金江鎮) 定安縣(定城鎮) 屯昌縣(屯昌鎮)
昌江黎族自治縣(石碌鎮) 白沙黎族自治縣(牙叉鎮)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(營根鎮)
陵水黎族自治縣(陵城鎮)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(保城鎮) 樂東黎族自治縣(抱由鎮)
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(永興島)
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
★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【國函92號】批復:
1.同意撤銷瓊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區、新華區、振東區,以原瓊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區、新華區、振東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海口市秀英區、龍華區、瓊山區、美蘭區。
2.秀英轄海口市原秀英區的行政區域和原瓊山市的石山鎮、永興鎮、東山鎮以及遵譚鎮以海榆中線公路為界的西側地區,區人民政府駐秀華路。
3.龍華區轄海口市原新華區的行政區域和原瓊山市的龍橋鎮、龍泉鎮、新坡鎮、遵譚鎮以海榆中線公路為界的東側地區以及府城鎮的薛村、大樣村,區人民政府駐民聲東路。
4.瓊山區轄原瓊山市的府城鎮(薛村、大樣村除外)、龍塘鎮、云龍鎮、紅旗鎮、舊州鎮、三門坡鎮、甲子鎮、大坡鎮和海口市原振東區的國興街道以及藍天街道的米鋪居委會、道客居委會,區人民政府駐建國路。
5.美蘭區轄海口市原振東區的行政區域(國興街道和藍天街道的米鋪居委會、道客居委會除外)和原瓊山市的靈山鎮、美蘭珍、三江鎮、大致坡鎮,區人民政府駐振興路。
鄉鎮一級行政區劃調整情況
2002年,海南省全面開展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,全省原有308個鄉鎮調整為201個。
海口市 新海鄉、白龍鄉、榮山鄉、豐南鄉合并,設立西秀鎮;撤銷海秀鄉,設立海秀鎮;撤銷城西鄉,設立城西鎮。
三亞市 藤橋鎮、林旺鎮合并,設立海棠灣鎮;田獨鎮、荔枝鎮、紅沙鎮合并,設立田獨鎮;羊欄鎮、高峰鎮合并,設立鳳凰鎮;天涯鎮、育才鄉合并,設立天涯鎮;崖城鎮、保港鎮、梅山鎮、雅亮鄉合并,設立崖城鎮。
瓊海市 泮水鄉、上土甬鄉、溫泉鎮、嘉積鎮合并,設立嘉積鎮;煙塘鎮、長坡鎮合并,設立長坡鎮;新市鄉、萬泉鎮合并,設立萬泉鎮;福田鎮、潭門鎮合并,設立潭門鎮;文市鄉、陽江鎮合并,設立陽江鎮;九曲鄉的星池等10個村委會與中原鎮合并,設立中原鎮;九曲鄉的北山等4個村委會與朝陽鄉、博鰲鎮合并設立博鰲鎮。
瓊山市 東營鎮、靈山鎮合并,設立靈山鎮;演海鎮、演豐鎮合并,設立美蘭鎮;咸來鎮、大致坡鎮合并,設立大致坡鎮;三門坡鎮、譚文鎮合并,設立三門坡鎮;新民鄉、甲子鎮便并,設立甲子鎮;美仁坡鄉、十字路鎮合并,設立龍泉鎮;美安鎮、石山鎮合并,設立石山鎮。
文昌市 文城鎮、清瀾鎮、頭苑鎮、南陽鎮、邁號鎮合并,設立文城鎮;東閣鎮、寶芳鄉合并,設立東閣鎮;錦山鎮、湖山鄉合并,設立錦山鎮;潭牛鎮、新橋鎮合并,設立潭牛鎮;抱羅鎮、公坡鎮合并,設立抱羅鎮;翁田鎮、龍馬鄉合并,設立翁田鎮。
儋州市 白馬井鎮、松鳴鄉(除新地村委會)合并,設立白馬井鎮;王五鎮、松鳴鄉的新地村委會合并,設立王五鎮;光村鎮、松林鄉的沙井、歐宅、扁墩、大老村委會合并,設立光村鎮;蘭訓鄉、木棠鎮與松林鄉的神沖、周坊、譚樂、長老村委會合并,設立木棠鎮;洛基鎮、那大辦事處合并,設立那大鎮;東成鄉、長坡鎮合并,設立東成鎮;番加鄉、蘭洋鎮合并,設立蘭洋鎮;富克鎮、雅星鎮合并,設立雅星鎮;新英鎮、新州鎮合并,設立新州鎮。
屯昌縣 屯郊鄉、大同鄉、屯昌鎮合并,設立屯昌鎮;黃嶺鄉、藤寨鄉、南坤鎮合并,設立南坤鎮;撤銷西昌鄉,設立西昌鎮;撤銷坡心鄉,設立坡心鎮。
萬寧市 北坡鎮、萬城鎮、大茂鎮的長星、東星、周家莊和長豐鎮的濱湖、裕民、南山村委會合并,設立萬城鎮;祿馬鄉、北大鄉合并,設立北大鎮;港北鎮、和樂鎮合并,設立和樂鎮;樂來鎮、后安鎮合并,設立后安鎮;牛漏鎮、長豐鎮(除濱湖、裕民、南山村委會)合并,設立長豐鎮;大茂鎮劃出長星、東星、周家莊村委會后,保留大茂鎮;新梅鄉、禮紀鎮合并,設立禮紀鎮;撤銷山根鄉,設立山根鎮;撤銷三更羅鄉,設立三更羅鎮;撤銷南橋鄉,設立南橋鎮。
東方市 新街鎮、墩頭鎮、羅帶鎮、八所鎮合并,設立八所鎮;中沙鄉、板橋鎮合并,設立板橋鎮;抱板鎮、大田鄉合并,設立大田鎮;廣壩鄉、東河鎮合并,設立東河鎮;公愛鄉、天安鄉合并,設立天安鄉;撤銷三家鄉,設立三家鎮。
定安縣 永豐鄉、居丁鎮合并,設立龍湖鎮;仙溝鎮、定城鎮、龍州鄉(除秀龍坑村委會)合并,設立定城鎮;新竹鎮、龍州鄉的秀龍村委會合并,設立新竹鎮;富文鄉、坡寨鄉合并,設立富文鎮;龍塘鎮更名為龍河鎮。
澄邁縣 金江鎮、長安鎮、美亭鄉、太平鄉、山口鄉的山口、高山朗、善井、道南、仁丁村委會合并,設立金江鎮;老城鎮、馬村鎮、白蓮鎮合并,設立老城鎮;新吳鎮、永發鎮合并,設立永發鎮;文儒鄉、石浮鄉合并,設立文儒鎮;中興鎮、山口鄉的大云、旺商、福安、孔水、橫灘村委會合并,設立中興鎮;撤銷仁興鄉,設立仁興鎮。
五指山市 保國鄉、暢好鄉合并,設立暢好鄉;紅山鄉、沖山鎮合并,設立沖山鎮。
樂東縣 山榮鄉、永明鄉、抱由鎮、三平鄉的頭塘、三平村委會合并,設立抱由鎮;萬沖鎮、三平鄉(除頭塘、三平村委會)合并,設立萬沖鎮;福報鄉、千家鎮合并,設立千家鎮;九所鎮、樂羅鎮(除望樓、球港、羊上村委會)、沖坡鎮的塘豐、抱旺、沖坡、赤塘、鏡湖、新貴村委會、鶯歌海鎮的龍棲灣居委會合并,設立九所鎮;樂羅鎮的望樓、球港、羊上村委會、沖坡鎮(除塘豐、抱旺、沖坡、赤塘、鏡湖、新貴村委會)合并,設立利國鎮;大安鄉、志仲鎮的南木、只朝、加巴村委會合并,設立大安鎮。
保亭縣 報什鄉、新政鎮合并,設立新政鎮;毛岸鎮、響水鎮合并,設立響水鎮;八村鄉、什玲鎮合并,設立什玲鎮。
臨高縣 東英鎮、美夏鄉的美夏、博縱村委會合并,設立東英鎮;美良鎮、調樓鎮合并,設立調樓鎮;多文鎮、東江鄉的頭龍、美山、東江、和舍、博郎、美文村委會合并,設立多文鎮;臨城鎮、美臺鄉、東英鎮的邦浪、文潭、奇地村委會和博厚鎮的德老、西田、文書、龍躍、洋甘村委會合并,設立臨城鎮;龍波鎮、皇桐鄉合并,設立皇桐鎮;馬裊鄉、博厚鎮合并,設立博厚鎮;和舍鎮、東江鄉的羅枕村委會合并,設立和舍鎮;撤銷南寶鄉,設立南寶鎮。
昌江縣 大坡鎮、石碌鎮、十月田鎮的山竹溝村委會合并設立石碌鎮;昌城鄉、昌化鎮合并,設立昌化鎮;南羅鎮、海尾鎮合并,設立海尾鎮;七差鄉、王下鄉合并,設立七叉鎮;保平鄉(除紅陽村委會)、十月田鎮(除山竹溝村委會)合并,設立十月田鎮;保平鄉的紅陽村委會、叉河鎮合并,設立叉河鎮。
瓊中縣 紅島鄉、營根鎮、長征鎮的大郎村合并,設立營根鎮;松濤鄉、黎母山鎮合并,設立黎母山鎮;烏石鎮、灣嶺鎮合并,設立灣嶺鎮;和平鎮、長興鄉有長興、長沙、新村村委會合并,設立和平鎮;吊羅山鄉、長興鄉的六十千村、響土村委會合并,設立吊羅山鄉;長征鎮的大朗村劃出后,行政區劃不變。
陵水縣 陵城鎮、椰林鄉合并,設立椰林鎮;新村鎮(除赤嶺村委會)、長城鄉合并,設立新村鎮;本號鎮、大里鄉、祖關鎮合并,設立本號鎮;英州鎮、軍田鄉、田仔鄉、新村鎮的除赤嶺村委會合并,設立英州鎮。
白沙縣 牙叉鎮、白沙鎮、南叉鄉合并,設立牙叉鎮;光雅鎮、七坊鎮合并,設立七坊鎮;打安鄉、獅球鄉合并,設立打安鎮。
說明:
1.全省區劃調整前共有鄉鎮308個,其中鄉103個,鎮205個,辦事處2個(三亞南海辦、儋州那大辦)。
2.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共有鄉鎮201個,其中鄉20個(東方市天安鄉、江邊鄉,瓊中縣吊羅鄉、上安鄉、什運鄉,陵水縣提蒙鄉、群英鄉,五指山市水滿鄉、暢好鄉、毛道鄉、保亭縣六弓鄉、南林鄉、毛感鄉,白沙縣細水鄉、元門鄉、阜龍鄉、南開鄉、青松鄉、金波鄉、榮邦鄉),鎮181個(原有的民族鄉因設并而自行撤銷)。
3.全省共有場帶鄉鎮4個(澄邁縣的福山鎮、仁興鎮;定安縣的黃竹鎮;臨高縣的加來鎮)。
4.本資料(摘自《海南年鑒》)根據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各市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整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