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置武緣縣,1912年設武鳴府,1913年改縣,1958年與隆安縣合置武隆縣,1959年復置武鳴縣。2015年撤縣設區。
1996年,武鳴縣面積3381平方千米,人口約63萬人。轄11個鎮、5個鄉:城廂鎮、城東鎮、陸斡鎮、鑼圩鎮、太平鎮、雙橋鎮、寧武鎮、仙湖鎮、府城鎮、兩江鎮、羅波鎮、靈馬鄉、馬頭鄉、甘圩鄉、玉泉鄉、上江鄉。縣政府駐城廂鎮。自治區最大農場武鳴華僑農場在縣境內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武鳴縣常住總人口603085人,其中:城廂鎮51699人,城東鎮52509人,太平鎮29042人,雙橋鎮51273人,寧武鎮34785人,鑼圩鎮42036人,仙湖鎮33654人,府城鎮50840人,陸斡鎮53455人,兩江鎮36853人,羅波鎮31393人,上江鄉6140人,甘圩鄉21177人,玉泉鄉13374人,靈馬鄉34489人,馬頭鄉22140人,華僑投資區33054人,東風農場5172人。
2000年6月20日,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同意甘圩、靈馬、馬頭等3個鄉改為鎮建制,各鄉改鎮后原轄行政區域不變(桂政函[2000]128號)。
2002年末,武鳴縣總人口64.71萬,其中農村人口53.91萬。壯、瑤、苗、侗等少數民族共56.25萬人,其中壯族人口56.08萬人,占86.66%。轄14個鎮,2個鄉。
2003年末,武鳴縣總人口64.51萬人,其中農村人口53.55萬人。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6.66%。轄14個鎮、2個鄉:城廂鎮、城東鎮、兩江鎮、馬頭鎮、陸斡鎮、羅波鎮、太平鎮、雙橋鎮、甘圩鎮、寧武鎮、鑼圩鎮、仙湖鎮、府城鎮、靈馬鎮、上江鄉、玉泉鄉;以及南寧伊嶺經濟技術開發園區。
2004年末,武鳴縣總人口646504人(壯族人口占總人口86.6%)。轄2個鄉、14個鎮,共198個行政村和20個社區、3415個村民小組、1770個自然屯。
2005年6月25日,《南寧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》(南府發[2005]70號):1、撤銷城東鎮建制,城東鎮整體并入城廂鎮,擴大城廂鎮的管轄范圍。調整后的城廂鎮管轄靈源、五海、瀨琶、大皇后、大同、大梁、九聯、九里、六聯、共和、翠英、香泉、聯興、文合、夏黃、合旗、馬香、從廣、鄧廣、平等、串錢等21個村和建設、和平、解放、靈水、渡頭、標營、新興、紅嶺等8個社區,總面積248平方千米,人口11.5萬人。城廂鎮人民政府駐建設社區【注:“武鳴縣政府網站”該項調整內容為駐新興社區(原城東鎮政府大院)】。2、撤銷上江鄉建制,整體并入太平鎮,擴大太平鎮的管轄范圍。調整后的太平鎮管轄林淥、林瑯、新聯、鳳陽、慶樂、文壇、葛陽、朱董、同貴、鄀太、均致、聯桂等12個村和文溪社區,總面積365平方千米,人口3.84萬人。太平鎮人民政府駐文溪社區。3、撤銷玉泉鄉建制,整體并入鑼圩鎮,擴大鑼圩鎮的管轄范圍。調整后的鑼圩鎮管轄大楊、英江、英圩、淥旺、高一、高二、仙山、淝陽、羅伏、伏王、雙龍、舊圩、群興、樹合、林洋、岜勛、龍慶、板新、三粟、那瑯、玉泉、培聯、濟力、弄七、清風等25個村和鑼圩社區,總面積383平方千米,人口6.3萬人。鑼圩鎮人民政府駐鑼圩社區。至此,武鳴縣轄13個鎮:城廂鎮、兩江鎮、馬頭鎮、陸斡鎮、羅波鎮、太平鎮、雙橋鎮、甘圩鎮、寧武鎮、鑼圩鎮、仙湖鎮、府城鎮、靈馬鎮。
2009年末,武鳴縣總面積3378.36平方千米。總人口68.66萬人,其中農業人口56.74萬人;壯族人口59.46萬人。轄13個鎮,20個社區、198個行政村,1796個自然村(屯)。縣政府駐城廂鎮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武鳴縣常住總人口544478人,其中:城廂鎮120914人,太平鎮30486人,雙橋鎮45478人,寧武鎮30596人,鑼圩鎮44304人,仙湖鎮32109人,府城鎮38351人,陸斡鎮44016人,兩江鎮26664人,羅波鎮23538人,靈馬鎮28451人,甘圩鎮16932人,馬頭鎮15477人,百合農場912人,南寧華僑投資區41612人,東風農場4638人。
2015年2月16日,國務院(國函[2015]36號)批復同意撤銷武鳴縣,設立南寧市武鳴區,以原武鳴縣的行政區域為武鳴區的行政區域,武鳴區人民政府駐城廂鎮興武大道245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