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汾地區轄縣。位于省境西南部,呂梁山南端,西隔黃河與陜西省為鄰。轄2鎮9鄉,面積1777平方千米,人口10萬人,縣政府駐城關鎮。(本頁根據《中國政區大典》,1997年左右資料)
城關鎮 縣政府駐地。1958年置城關公社,1984年建鎮。位于縣境中部。面積181.5平方千米,人口2.1萬人,309國道過境,構成秦晉兩省往來交流的中轉站。境內還有鄉(寧)吉(縣)公路、吉(縣)大(寧)公路。轄東關、西關、橋南、學背后、祖師廟、小府、林雨、謝悉、辛村、山陽、準子河、上東村、兩滿池、柏凡頭、蘭村、蘇家坪、蘭古莊、大田窩、馬家河19個行政村。
屯里鎮 1958年置屯里公社,1984年建鎮。位于縣境東北部,距縣城35千米。面積118.3平方千米,人口0.5萬人,309國道過境。轄屯里、桑峨、太度、莊子、五龍宮、前圪魯6個行政村。
東城鄉 原為鄉建制,1961年置東城公社,1984年復置鄉。位于縣境西部,距縣城15千米。面積123.5平方千米,人口0.7萬人,轄東城、社堤、太和、柏東、山頭、真村、馮家嶺、陳家嶺、溝南9個行政村。
窯渠鄉 原為鄉建制,1961年設窯渠公社,1984年復置鄉。位于縣境北部,距縣城25千米。面積181.4平方千米,人口0.4萬人,309國道與吉(縣)大(寧)公路在境內交匯。轄窯渠、縣底、峪口、窯頭、桃園、回宮、放馬嶺7個村委。
中垛鄉 原為鄉建制,1958年歸東石泉公社,1961年設中垛公社,1984年復置鄉。位于縣境東南部,距縣城20千米。面積120.7平方千米,人口1.3萬人,209國道過境,轄中垛、南坪、三堠、下柏房、白額、上安坪、南光、柳溝、北牛堤、永固、北樂11個行政村。
曹井鄉 原為鄉建制,1958年屬城關公社,1961年設曹井公社,1984年復置鄉。位于縣境東部,距縣城15千米。面積200平方千米,人口0.4萬人,轄曹井、蘭家圪臺、喬家灣、下洛、郭家垛、朱家堡、天申原、三教、窯科9個行政村。
明珠鄉 原為鄉建制,1958年歸屯里公社,1961年設明珠公社,1984年復置鄉。位于縣境東北部,距縣城45千米。面積212.1平方千米,人口0.3萬人,309國道橫穿全鄉。轄明珠、王家河、新莊、城底、安樂、武莊6個行政村。
柏山寺鄉 原為鄉建制,1958年屬東石泉公社,1961年設柏山寺公社,1984年復置鄉。位于縣境南部,距縣城23千米。面積186.4平方千米,人口1.2萬人,有公路通往縣城,轄白米、西頭、東石泉、大莊、白子原、下腰子、馬泉頭、南凹、南耀、耀角、黑秀、圪塔、溝東、官莊、站家嶺15個行政村。
王家原鄉 原為鄉建制,1958年歸文城公社,1961年設王家原公社,1984年復置鄉。位于縣境西北部,距縣城50千米,西鄰黃河與陜西省相望。面積129平方千米,人口0.5萬人,有公路通縣城。轄王家原、青村、曹村、午生、王家腰5個行政村。
蘭家河鄉 原為鄉建制,1958年屬城關公社,1961年屬曹井公社,1971年設川莊公社,1984年更名為蘭家河鄉。位于縣境中部,距縣城6千米。面積106.4平方千米,人口0.4萬人,309國道縱貫境內,轄蘭家河、魯家河、柏坡底、桃村、東趙村、紅衛、桑村7個行政村。
文城鄉 原為鄉建制,1958年設文城公社,1984年復置鄉。位于縣境西部,距縣城30千米,西臨黃河與陜西省宜川縣隔河相望,面積2218.2平方千米,人口1萬人,有公路連接309國道,轄文城、古賢、南村、柏樹、南房村、后樊家山、中市、留村、存心、南原、大圪塔11個行政村。著名的壺口瀑布在境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