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河區始建于1980年3月,因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而得名。1954年現轄區域屬滄鎮。1958年,屬滄縣城關公社城關管理區和南關管理區。1961年6月1日,經國務院批準,以滄縣城關公社為基礎建立滄州市。該區南部由南大街公社管轄,北部由新華路公社管轄。
1980年3月6日,經國務院批準,滄州市設立新華、運河、郊區三區。以南大街公社、新華路公社轄域建運河區,因境內由著名的運河蜿延而過,故名“運河區”。5月7日運河區籌備組成立,黨群部門在南大街公社原址辦公,政府及后來的人大部門在市招待處南院辦公。1985年10月區政府辦公樓于順河小學南側建成啟用,1989年1月遷至水月寺街225號。
運河區成立之初即組建六個街道辦事處。1981年規范地名的辦事處定為:西環中街街道辦事處、南環中路街道辦事處、水月寺街街道辦事處、市場街道辦事處、公園街道辦事處和南湖街道辦事處。至1998年共轄53個居委會。
1996年,運河區面積17.5平方千米,人口約13.9萬人,轄6個街道。區政府駐水月寺街。1997年11月7日,國務院批準撤銷滄州市郊區,部分行政區域并入運河區,即南陳屯鄉(不含王希魯村)和小王莊鎮(不含三里、北趙家墳村)兩個鄉鎮,83個村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運河區常住總人口267663人,其中:水月寺街街道24363人,南環中街街道48788人,南湖街道10405人,市場街道4044人,西環中街街道45503人,公園街道38241人,小王莊鎮52416人,南陳屯鄉43903人。
2002年3月20日,對社區管理體制進行改革,將原53個居(家)委會,撤并為39個社區居委會,原城區18個非農業村成立小區管委會同時并入相應的社區居委會。
2002年,運河區面積109.92平方千米,人口約26.6萬人。轄6個街道、1個鎮、1個鄉,39個社區、65個行政村。區政府駐水月寺街225號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運河區常住總人口308454人,其中:水月寺街街道24577人,南環中路街道60575人,南湖街道12750人,市場街道7215人,西環中街街道52467人,公園街道59049人,小王莊鎮36573人,南陳屯鄉55248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