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獻公六年(公元前379)于今縣西30里(今華胥鎮之西)始置藍田縣。縣以山名。縣東南30里有藍田山,以山產美玉得名。據《太平寰宇記》:“山出美玉。《周禮》注曰:“‘玉之美者曰球,其次曰藍’。蓋以縣出美玉,故名藍田”。
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省藍田縣入霸城縣,太和十一年(487年)復置,屬京兆郡。北周孝閔帝元年(557年)升藍田為郡,并于今馬樓西和縣西白鹿原上置玉山、白鹿二縣,建德二年(573年)廢二縣并降藍田郡為縣,移縣治于峣柳城(即今藍關鎮)。
唐武德二年(619年)復置白鹿縣,次年更名寧民縣,同時復置玉山縣,治今玉山鎮;貞觀三年(629年)省寧民、玉山二縣入藍田縣,屬京兆府。明、清屬西安府。1913年屬關中道,1928年直屬省。1949年屬渭南分區。1950年屬渭南專區。1956年直屬省。1958年屬西安市。1961年屬渭南專區。1969年屬渭南地區。1983年屬西安市。
1996年,藍田縣面積1977平方千米,人口60.5萬人。轄7個鎮、22個鄉:藍關鎮、玉山鎮、泄湖鎮、湯峪鎮、焦岱鎮、華胥鎮、前衛鎮、灞源鄉、張家坪鄉、金山鄉、馬樓鄉、厚鎮鄉、三官廟鄉、三里鎮鄉、普化鄉、馮家村鄉、輞川鄉、李后鄉、安村鄉、大寨鄉、史家寨鄉、藍橋鄉、孟村鄉、玉川鄉、小寨鄉、紅門寺鄉、九間房鄉、草坪鄉、葛牌鄉。縣政府駐藍關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藍田縣常住總人口560283人,其中:藍關鎮30258人、泄湖鎮21698人、華胥鎮33657人、前衛鎮31473人、湯峪鎮23929人、焦岱鎮22111人、玉山鎮24909人、大寨鄉26244人、李后鄉19743人、三里鎮鄉27030人、馮家村鄉16349人、孟村鄉24506人、安村鄉30908人、史家寨鄉19152人、小寨鄉20463人、普化鄉30665人、馬樓鄉21009人、九間房鄉13371人、厚鎮鄉17230人、三官廟鄉17742人、金山鄉14055人、灞源鄉17915人、張家坪鄉3952人、輞川鄉12143人、藍橋鄉12212人、草坪鄉6701人、葛牌鄉10022人、玉川鄉6222人、紅門寺鄉4614人。
2010年,藍田縣轄10個鎮、12個鄉:藍關鎮、泄湖鎮、華胥鎮、前衛鎮、湯峪鎮、焦岱鎮、玉山鎮、三里鎮、普化鎮、葛牌鎮、輞川鄉、藍橋鄉、玉川鄉、灞源鄉、孟村鄉、安村鄉、史家寨鄉、小寨鄉、三官廟鄉、金山鄉、九間房鄉、厚鎮鄉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藍田縣常住總人口514026人,其中:藍關鎮73836人,泄湖鎮33681人,華胥鎮29530人,前衛鎮26579人,湯峪鎮22798人,焦岱鎮20902人,玉山鎮23314人,三里鎮43364人,普化鎮45116人,葛牌鎮11451人,輞川鄉8575人,藍橋鄉8991人,玉川鄉8610人,灞源鄉16227人,孟村鄉21779人,安村鄉26340人,史家寨鄉17121人,小寨鄉18249人,三官廟鄉16193人,金山鄉12918人,九間房鄉13915人,厚鎮鄉14537人。
2011年,撤銷灞源鄉、九間房鄉、藍橋鄉、玉川鄉、輞川鄉、厚鎮鄉、三官廟鄉、金山鄉、安村鄉、孟村鄉、小寨鄉、史家寨鄉,設立灞源鎮、九間房鎮、藍橋鎮、玉川鎮、輞川鎮、厚鎮鎮、三官廟鎮、金山鎮、安村鎮、孟村鎮、小寨鎮、史家寨鎮。調整后,全縣轄22個鎮:藍關鎮、泄湖鎮、華胥鎮、前衛鎮、湯峪鎮、焦岱鎮、玉山鎮、三里鎮、普化鎮、葛牌鎮、輞川鎮、藍橋鎮、玉川鎮、灞源鎮、孟村鎮、安村鎮、史家寨鎮、小寨鎮、三官廟鎮、金山鎮、九間房鎮、厚鎮鎮。
2012年末,藍田縣面積2005.9平方千米,戶籍人口646658人,常住人口51.88萬人。
2015年2月13日,縣政府通知:撤銷金山鎮,并入三官廟鎮,鎮政府駐三官廟村;撤銷史家寨鎮,并入湯峪鎮,鎮政府駐塘子街村;撤銷輞川鎮,并入玉川鎮(鎮名輞川鎮),鎮政府駐董家巖村;撤銷藍關鎮,設立藍關街道,街道辦事處駐縣城東街城隍廟巷55號。調整后,全縣轄1個街道、18個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