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羽鎮位于洱源縣南部。面積185平方千米,人口3.2萬人(2006年)。轄鳳翔、源勝、上寺、白米、江登、鳳河、起鳳、莊上、振興9個行政村,43個自然村,121個村民小組。鎮政府駐鳳羽。
[沿革]因“鳳歿于此,百鳥集吊,羽化而成”而得名。西漢以前,鳳羽壩還是高山湖泊的洪荒年代,湖西的水濱就有羅武人居住,過著漁獵為主的生活。后至漢前,楚將“莊喬開滇”率兵數萬入滇,原居住在西北高原的氏羌族群,有部份隨之落居,在滇海區域,并形成許多部落。經鳳羽不再翻山入大理而滯留下來,定居湖東與湖西羅武人遙遙相對,面水而居,后來逐步強大,打敗羅武人,占領湖西。至唐代,由于地質發生變化,湖的東北岸出現裂口,湖水排干,形成平坦的鳳羽壩,并形成一定規模的村落,后隨著外地居民不斷遷入定居,規模不斷擴大。南詔時鳳羽屬鄧川洲,到南詔晚期設鳳羽縣,大理國時設鳳羽郡,明洪年間歸并浪穹縣后設鳳羽巡檢司,民國時設鳳羽鄉歸洱源縣,新中國成立后至1956年11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設鳳羽鄉,1969年前設鳳羽區,后改公社,1984年復設區,1987年設為鳳羽鄉。1997年,面積190平方千米,人口2.9萬,轄上寺、白米、江登、鳳河、鳳翔、振興、起鳳、莊上、源勝9個行政村。2000年9月撤鄉設鎮。
[郵編]671209 [2007年代碼]532930105:~201鳳翔村 ~202源勝村 ~203上寺村 ~204白米村 ~205江登村 ~206鳳河村 ~207起鳳村 ~208莊上村 ~209振興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