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置雍真、乖西葛蠻長官司。明崇禎四年(1631年)置開州。民國2年(1913)改設開陽縣。以傾慕明代理學家王陽明學識淵博,夙愿人才輩出昌盛地方,故名開陽。取開陽明之學命名。1995年由安順地區劃歸貴陽市管轄。
1996年,開陽縣面積2026.2平方千米,人口約38.7萬人。轄6個鎮、10個鄉(其中3個民族鄉):城關鎮、金中鎮、雙流鎮、馮三鎮、馬場鎮、龍崗鎮、南龍鄉、永溫鄉、宅吉鄉、花梨鄉、龍水鄉、米坪鄉、禾豐布依族苗族鄉、哨上布依族苗族鄉、高寨苗族布依族鄉、毛云鄉?h政府駐城關鎮。
1999年末,開陽縣總人口40.45萬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4.46萬人;少數民族人口4.98萬人,占總人口的12.31%。轄6個鎮、10個鄉(其中3個民族鄉),228個村委會、11個居委會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開陽縣總人口389252人,其中:城關鎮60008人,雙流鎮33926人,金中鎮34937人,馮三鎮33433人,馬場鎮37389人,龍崗鎮34045人,南龍鄉17015人,永溫鄉15475人,宅吉鄉16937人,花梨鄉23302人,龍水鄉11955人,米坪鄉6753人,禾豐布依族苗族鄉14245人,哨上布依族苗族鄉17300人,高寨苗族布依族鄉22119人,毛云鄉10413人。
2001年末,開陽縣總人口43.07萬人,其中,非農業人口5.13萬人,少數民族4.27萬人,占總人口的10.34%。轄6鎮、10鄉(其中3個民族鄉),113個村委會、11個居委會。
2002年末,開陽縣總人口43.26萬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5.19萬人;少數民族人口4.64萬人。轄6個鎮、10個鄉(其中3個民族鄉),113個村委會、11個居委會。
2003年6月10日,貴州省政府批準同意馬場鎮更名為楠木渡鎮、所轄行政區域為原馬場鎮行政區域。12月28日,貴州省政府批準同意哨上布依族苗族鄉更名為南江布依族苗族鄉,所轄行政區域為原哨上布依族苗族鄉行政區域。
2003年末,開陽縣總人口43.54萬人,其中少數民族4.69萬人;非農業人口5.24萬人。轄6個鎮、10個鄉(其中3個民族鄉),113個村委會、12個居委會。
2007年末,開陽縣總面積2026平方千米,轄6個鎮、10個鄉(其中3個民族鄉),108個行政村、11個居委會,2150個村民小組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開陽縣常住總人口358248人,其中:城關鎮92956人,雙流鎮28656人,金中鎮24163人,馮三鎮26766人,楠木渡鎮32156人,龍崗鎮29359人,南龍鄉13259人,永溫鄉14394人,宅吉鄉13050人,花梨鄉18444人,龍水鄉8517人,米坪鄉5354人,禾豐鄉11085人,南江鄉14265人,高寨鄉17679人,毛云鄉8145人。2010年末,開陽縣常住人口35.85萬人。
2011年末,開陽縣面積2026平方千米,常住人口35.74萬人;戶籍人口437376人,非農業人口67717人;轄6個鎮、10個鄉(其中3個民族鄉),13個居委會、108個行政村,2150個村民小組。
2012年,將城關鎮的原紫江、東興2個社區劃出設立紫興社區服務中心,原南江、中山2個社區劃出設立南山社區服務中心。同年,省政府(黔府函[2012]307號)批復同意:撤銷花梨鄉,設置花梨鎮,鎮政府駐花梨社區;撤銷永溫鄉,設置永溫鎮,鎮政府駐永亨村。調整后,全縣轄8個鎮、8個鄉(其中3個民族鄉)和2個社區服務中心:城關鎮、雙流鎮、金中鎮、馮三鎮、楠木渡鎮、龍崗鎮、花梨鎮、永溫鎮、南龍鄉、宅吉鄉、龍水鄉、米坪鄉、禾豐布依族苗族鄉、南江布依族苗族鄉、高寨苗族布依族鄉、毛云鄉和紫興社區、南山社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