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經縣境的潢河,因流經黃國故土,古代名黃水,后來在“黃”旁加水,為“潢”。潢川古稱光國,西周初為黃國。西漢初黃地置弋陽縣(潢川建縣之始),東漢初為弋陽候國。三國魏黃初元年置弋陽郡,轄弋陽、期思、轪和西陽4縣,隸豫州,系郡、縣同治。南北朝北齊時期,更名定城縣。宋、齊、北魏、北齊、北周,曾改為南郢州、淮南郡,仍隸豫州。隋廢淮南郡,復弋陽郡,統定城、光山、殷城、固始、期恩、樂安6縣,隸揚州。
唐武德三年改弋陽郡為光州(治光山),以定城名為弘州(隸光州)。太極元年徙光州治定城(潢川名光州之始),轄定城、光山、固始、仙居、殷城5縣,隸淮南道。宋宣和元年升光州為光山軍。清雍正年間升光州為直隸州,隸河南布政使司,轄光山、固始、息縣、商城4縣。
民國二年,改光州直隸州為潢川縣;十七年,為第三行政區治所,轄潢川、光山、固始、息縣、商城、信陽、羅山、正陽8縣;二十一年,為河南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,轄潢川、光山、固始、息縣、商城、信陽、羅山、經扶(今新縣)8縣。1949年1月潢川解放,設潢川專署,1952年并入信陽專區。現屬信陽市。
1996年?,潢川縣面積1666.1平方千米,人口74.2萬人。轄7個鎮、14個鄉:城關鎮、卜塔集鎮、仁和鎮、雙柳樹鎮、傅店鎮、傘陂寺鎮、踅孜鎮、白店鄉、傳流店鄉、黃寺崗鄉、江家集鄉、來龍鄉、隆古鄉、牛崗鄉、彭家店鄉、上油崗鄉、談店鄉、桃林鋪鄉、魏崗鄉、小呂店鄉、張集鄉。縣政府駐城關鎮。
牛崗、桃林鋪、黃寺崗、江家集先后撤鄉設鎮。調整后,潢川縣轄11個鎮、10個鄉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潢川縣總人口679278人,其中:城關鎮113815人、雙柳樹鎮38333人、傘陂鎮34456人、卜塔集鎮28633人、牛崗鎮17025人、仁和鎮30076人、傅店鎮33081人、踅孜鎮20466人、桃林鋪鎮32601人、黃寺崗鎮34117人、江家集鎮31872人、彭家店鄉15954人、傳流店鄉29278人、魏崗鄉26373人、張集鄉28582人、來龍鄉34944人、隆古鄉25701人、談店鄉22129人、上油崗鄉24938人、小呂店鄉19084人、白店鄉20859人、技術經濟開發區16961人。
2005年,潢川縣鄉鎮區劃調整:撤銷小呂店鄉,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談店鄉管轄,談店鄉政府駐地不變;撤銷彭家店鄉,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白店鄉管轄,白店鄉政府駐地不變;撤銷牛崗鎮,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魏崗鄉管轄,魏崗鄉政府駐地不變。調整后,潢川縣轄4個街道、9個鎮、8個鄉:春申街道、定城街道、老城街道、弋陽街道;踅孜鎮、雙柳樹鎮、卜塔集鎮、傘陂鎮、傅店鎮、仁和鎮、桃林鋪鎮、江家集鎮、黃寺崗鎮、魏崗鄉、張集鄉、傳流店鄉、來龍鄉、隆古鄉、談店鄉、上油崗鄉、白店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