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3年析置永德縣,因縣有德黨鎮,故取名永德。西漢屬哀牢國地,名石賧。東漢永平十二年(69),隸屬永昌郡。三國蜀漢屬益州永昌郡。西晉至南朝梁屬寧州永昌郡。北朝周至隋屬濮部。唐南詔國,在縣境筑拓南城,屬永昌節度。宋大理國,改拓南為棣賧鎮康城,屬永昌府。元至正十三年(1353)設鎮康路,屬鎮康茫施柔遠宣撫司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置鎮康府,屬云南布政司。洪武十七年(1382)降為鎮康直隸州,永樂三年(1405)省入灣甸御夷直隸州。永樂七年(1409)置鎮康御夷直隸州,仍屬布政司。清初沿明制,為鎮康直隸土州。順治十六年(1659)降鎮康土直隸州為散州,屬永昌軍民府。雍正八年(1730)7月,永昌府屬迤西道。光緒三十四年(1908)7月,鎮康土州改流設委員。光緒三十四年(1908)正月,鎮康(土)州治所由永康遷至德黨。宣統二年(1910)9月,改鎮康委員為永康州,仍屬永昌府。
民國2年(1913),永康州改為鎮康縣,同年迤西道改為滇西道,鎮康縣屬滇西道。民國三年(1914),將滇西道改為騰越道,鎮康縣屬騰越道。民國18年(1929),裁道直屬省。民國31年(1942),屬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(駐順寧縣)。民國37年(1948),屬云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(駐緬寧縣)。
1950年4月5日,鎮康縣解放,縣府駐德黨鎮,隸保山專區。1952年11月25日,內務部【內民字第634號】批復:設立緬寧專區,保山專區的鎮康縣劃歸緬寧專區。1954年6月30日,政務院批準:緬寧專區更名為臨滄專區,鎮康縣隸屬臨滄專區。
1963年9月14日,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35次會議決定:設立永德縣。以鎮康縣的內地5個區、63個人民公社的行政區域為永德縣的行政區域,縣政府駐德黨鎮;永德縣隸屬臨滄專區。1970年,臨滄專區改為臨滄地區,永德縣隸屬臨滄地區。2003年12月,臨滄撤地設市,永德縣屬地級臨滄市。
1996年,永德縣面積3200平方千米,人口約31萬人。轄3個鎮、9個鄉:德黨鎮、小勐統鎮、永康鎮、亞練鄉、烏木龍彝族鄉、勐板鄉、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鄉、班卡鄉、勐汞佤族鄉、大山鄉、明朗鄉、崇崗鄉。縣政府駐德黨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永德縣常住總人口339918人,其中:德黨鎮20342人,小勐統鎮50123人,永康鎮59286人,明朗鄉19794人,勐汞鄉21440人,勐板鄉27653人,亞練鄉24895人,烏木龍鄉26470人,大雪山鄉19217人,班卡鄉19943人,崇崗鄉29606人,大山鄉21149人。
2004年3月21日,《關于撤銷永德縣勐汞鄉并入德黨鎮的批復》(云政復[2004]35號):同意撤銷永德縣勐汞佤族鄉并入德黨鎮,鎮人民政府駐德黨鎮政府原駐地。2005年,永德縣撤銷明朗鄉,其行政區域并入德黨鎮,德黨鎮政府駐地不變(省政府2005年8月16日批準)。
2006年,永德縣總面積3296平方千米,總人口36.1萬人。轄3個鎮、7個鄉(其中2個民族鄉):德黨鎮、小勐統鎮、永康鎮、勐板鄉、亞練鄉、烏木龍彝族鄉、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鄉、班卡鄉、崇崗鄉、大山鄉;勐底農場。共有2個居委會、116個村委會,1087個自然村、1633個村民小組。縣政府駐德黨鎮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永德縣常住總人口369702人,其中:德黨鎮65842人,小勐統鎮56127人,永康鎮62850人,勐板鄉26987人,亞練鄉28601人,烏木龍鄉28962人,大雪山鄉20644人,班卡鄉21910人,崇崗鄉34723人,大山鄉23056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