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唐保大八年(950年),析廬陵縣水東11鄉置吉水縣,因境內吉水得名。蓋贛江和恩江在縣境交匯,中有沙洲,狀若“吉”字。另據《太平寰宇記》:“吉永水在縣東北十里,源出永安鄉,北會于贛水。”
宋雍熙元年(984年),析廬陵地置吉水縣。至和二年(1055年),析吉水縣置永豐縣,以永豐鄉得名,皆屬吉州。元元貞元年(1295年)升州,屬吉安路。明復降為縣,屬吉安府。清屬吉安府。
北洋政府時期,吉水縣屬廬陵道。國民政府時期,1932年屬第九行政區,1939年屬第三行政區。解放后先后屬屬吉安專區、井岡山地區(1968年5月)、吉安地區(1979年7月)、地級吉安市(2000年)。
1979年,白水公社并入白水墾殖場(贛革發[1979]148號)。1986年2月15日,撤銷埠田鄉、水南鄉、八都鄉,設置埠田鎮、水南鎮、八都鎮(贛府廳字[1986]64號批復)。1993年,撤銷白沙鄉、白水鄉、金灘鄉、楓江鄉,設立白沙鎮、白水鎮、金灘鎮、楓江鎮(贛民字[1993]53號批復)。1997年,全縣面積2709平方千米,人口46萬,轄8鎮16鄉,縣政府駐文峰鎮。
1999年12月6日,撤銷醪橋鄉、烏江鄉、丁江鄉、雙村鄉、富灘鄉、盤谷鄉,設立醪橋鎮、烏江鎮、丁江鎮、雙村鎮、富灘鎮、盤谷鎮(贛民字[1999]260號批復)。2000年5月11日,將吉水縣富灘鎮劃歸青原區(國函[2000]40號批復)。2000年6月27日,撤銷住歧鄉,劃歸八都鎮(贛民字[2000]146號批復)。至此,全縣轄13個鎮、9個鄉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全縣總人口437081人;其中:文峰鎮66169人、阜田鎮35354人、楓江鎮32870人、盤谷鎮27206人、金灘鎮30056人、八都鎮33832人、雙村鎮9978人、醪橋鎮19624人、白沙鎮17936人、白水鎮11064人、丁江鎮12002人、烏江鎮19269人、水南鎮20096人、尚賢鄉20283人、黃橋鄉17910人、西沙鄉7587人、水田鄉13038人、新和鄉8085人、螺田鄉11508人、冠山鄉8828人、邱陂鄉6274人、葛山鄉8112人。
2001年12月3日,撤銷葛山鄉,劃歸文峰鎮,鎮政府駐地遷至水南背;撤銷邱陂鄉,劃歸水南鎮,鎮政府駐地遷至水北;撤銷西沙鄉、黃橋鄉,合并設立黃橋鎮;撤銷新和鄉(除莊口、長埠行政村)、螺田鄉,合并設立螺田鎮;莊口、長埠行政村劃歸白沙鎮(贛民字[2001]569號批復)。
2002年底,吉水縣轄15個鎮、3個鄉,17個居委會、314個行政村。2003年底,全縣總人口47.1萬人。2005年末總人口47.91萬人,其中城鎮人口11.87萬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