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況】料甸滿族鄉位于阿城區北部,阿什河下游。東與東北接蜚克圖鎮,東南連紅星鎮,南鄰阿什河街道,西與舍利街道、利新街道隔阿什河相望,北靠道外區永源鎮、香坊區向陽鄉道。面積190平方千米,人口4.6萬人,轄15個行政村。鄉政府駐烈火村,距城區15千米,距哈爾濱34千米。海溝河于境內注入阿什河。
【沿革】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年)從北京續撥閑散滿洲500戶屯田于海溝河流域,是阿城縣境內最早設置的三個八旗點之一。乾隆二十三年洼渾河屯田點中正黃、正紅兩旗也在今料甸境內。1949年為料甸區,1956年設料甸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鄉,1986年更名料甸滿族鄉。1985年,西與西北接舍利鄉、新鄉鄉,東與東北連蜚克圖鄉,東南與紅星鄉毗鄰,西南與阿什河鄉接壤,滿族1.2萬余人,占全鄉總人口的46.11%,轄北紅、萬興、紙房、寶山、永紅、南紅、鑲黃、烈火、海溝、西華、新發、新建、勝新、紅新、光勝、新勝16個村,76個村民小組,62個自然屯,駐烈火村料甸子街。1996年,面積114平方千米,人口2.7萬人,轄烈火、北紅、萬興、寶山、紙坊、永紅、南紅、廂黃、海溝、西華、新建、新發、新勝、勝新、光勝、紅新16個行政村。2000年五普人口24874人。
1956年設新鄉鄉,1958年改石槽公社。1960年,阿城縣石槽公社劃哈爾濱市。1962年,石槽公社一部分劃回阿城縣設立新鄉公社。1984年改鄉。1985年,東鄰料甸鄉,東北與蜚克圖鄉、永源鎮相接,西南與新華、舍利兩鄉隔阿什河相望,西北與哈爾濱市香坊區毗連,轄新鄉、聯合、聯勝、東勝、紅進、團結、民生、建華8個村,40個村民小組,43個自然屯,駐新鄉村大三家屯,距縣城17.5千米。1996年,面積75平方千米,人口1.5萬人,轄新鄉、聯合、聯勝、東勝、紅進、團結、民生、建華8個行政村。2000年五普人口14651人。2002年,撤銷新鄉鄉并入料甸鄉。
【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】230112205:
~200 210烈火村
~201 220北紅村
~202 220萬興村
~203 220寶山村
~204 220南紅村
~205 220海溝村
~206 220西華村
~207 220新發村
~208 220紅新村
~209 220勝新村
~210 220聯勝村
~211 220東勝村
~212 220民生村
~213 220聯合村
~214 220新鄉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