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渭干河流經全縣,水源充足而得名托克蘇縣,維吾爾語,意為“豐水”、“水足”。為了避免托克遜縣相混,1941年更名為新和縣,漢語,取新疆永久和平之意。
新和縣境,漢屬龜茲國地。唐屬龜茲都護府,宋屬西遼,元、明屬別失八里。清屬阿克蘇辦事大臣,后屬阿克蘇道庫車直隸撫民廳西鄉所轄。光緒二十八年(1902年)屬阿克蘇道庫車州西鄉。民國二年(1913年)屬阿克蘇道庫車縣西鄉,民國11年(1922年)從庫車縣西鄉析出托克蘇等十二回莊設托克蘇縣佐。民國19年(1930年)置托克蘇縣,民國30年(1941年)更名為新和縣。1949年后,隸屬阿克蘇專區、阿克蘇地區。
1944年設中山鎮和中正鎮。1956年成立城關鎮,1959年改為鎮公社,1964年改為新和鎮。
1949年9月,新和縣和平解放后,廢保甲,設區鄉,共建4區、12鄉、4街、56村。1951年8月31日,將沙雅縣屬提根、帕衣斯二村劃歸新和縣。1956年10月,撤區并鄉后,將原第一區下轄的3個鄉(沖土拉克鄉、排先拜巴扎鄉、哈當鄉)合并為排先拜巴扎直屬鄉。1958年5月,將排先拜巴扎直屬鄉并入依其力克區,將西衣提鄉從尤都斯巴克區劃入塔什力克區。
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,將依其力克區改建為衛星公社,塔什力克區改建為紅旗公社,尤都斯巴克區和奇浪區合并組建東風公社。1959年6月,將城關鎮組建為鎮公社,同時將衛星、紅旗、東風3個公社分別改名為依其力克公社、塔什力克公社和大尤都斯公社。1962年春,從塔什力克公社分出9個大隊,設立小尤都斯公社。1964年,改鎮公社為新和鎮人民委員會。1978年,從依其力克公社分出15個大隊,設立排先拜巴扎公社。
1984年8月,恢復鄉、村建置,同時將大尤都斯公社分為葉先巴扎、玉奇喀特兩個鄉。1990年,葉先巴扎鄉更名為尤魯都斯巴格鄉,小尤都斯鄉更名為渭干鄉。至此,新和縣轄1個鎮、6個鄉:新和鎮、依其艾日克鄉、拍先拜巴扎鄉、塔什艾日克鄉、渭干鄉、尤魯都斯巴格鄉、玉奇喀特鄉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新和縣常住總人口139806人,其中:新和鎮17957人、依其艾日克鄉28564人、排先拜巴扎鄉15174人、塔什艾日克鄉21644人、渭干鄉17067人、尤魯都斯巴格鄉18812人、玉奇喀特鄉18904人、桑塔木農場1684人。
2000年12月,尤魯都斯巴格鄉撤鄉設鎮。2000年12月19日,將塔什艾日克鄉的喬拉克協海爾村、拜什托瑪村、英艾日克村、塔木托格拉克村、阿克庫木村、英也爾村、庫英地艾日克村、喬拉克吐爾村、蘭干村等9個自然村分出建成塔木托格拉克鄉。
2003年,新和縣總面積5830.99平方千米,總人口142822人。轄2鎮、6鄉:新和鎮、尤魯都斯巴格鎮、排先拜巴扎鄉、塔什艾日克鄉、塔木托格拉克鄉、渭干鄉、依其艾日克鄉、玉奇喀特鄉。縣政府駐新和鎮。
2008年末,全縣總戶數44928戶,總人口159949人;其中非農業人口31702人。2009年,新和縣轄2個鎮、6個鄉,6個社區、110個行政村,474個村民小組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新和縣常住總人口172064人,其中:新和鎮27454人,尤魯都斯巴格鎮21110人,依其艾日克鄉35569人,排先拜巴扎鄉17838人,塔什艾日克鄉17246人,渭干鄉19781人,玉奇喀特鄉21800人,塔木托格拉克鄉9473人,桑塔木農場1793人。
【附:1993年5月成立桑塔木農場。2000年9月,合并桑塔木農場、種子公司、良種場、棉麻公司第七軋花廠組成新和縣種業總公司(國有獨資公司)。2008年3月,對種業總公司進行管理體制改革(承包經營),劃歸新和縣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