忻州地區轄縣。位于省境北部,五臺山西南麓。轄3鎮12鄉。面積865平方千米,人口21萬,縣政府駐城關鎮。(本頁根據《中國政區大典》,1997年左右資料)
城關鎮 縣政府駐地。1958年屬五星公社,1961年設置城關公社,1984年建鎮。位于縣境西南部。面積41.3平方千米,人口4萬人,忻河鐵路、忻阜公路過境。轄城內、南關、西關、北關、西河頭、董村、待陽、王進、南西力、北西力10個行政村。有漢代陽曲古城遺址、北魏關帝廟大殿古跡和抗日時期的西河頭地道。
河邊鎮 原為五臺縣轄地,1947年劃歸定襄縣,1958年屬東方紅公社,1961年析設河邊公社,1984年建鎮。位于縣境東北部,距縣城20千米。面積57.1平方千米,人口2萬人,忻(州)河(邊)鐵路及忻(州)阜(平)干線公路過境并設站。轄河一村、河二村、河三村、河四村、青南、青北、牛臺、南作、陳家營、芳蘭、山底11個行政村。閻錫山故居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宏道鎮 1958年屬東風公社,1961年析設宏道公社,1984年建鎮。位于縣境東北部,距縣城20千米。面積55.1平方千米,人口3萬,轄平東社、大營、留念、馬城、嘴子、無畏莊、辛安、東街、南街、南門外、西街、閣街、北街、西社、賈莊、北社東、北社西、南社18個行政村。
楊芳鄉 1956年建楊芳鄉,1958年改五星公社,1961年設置楊芳公社,1984年復建鄉。位于縣境西部,距縣城5千米。面積37平方千米,人口1.6萬人,忻河鐵路、忻阜公路過境。轄楊芳、西營、南蘭臺、長安、張趙、莊力、西邢、智村8個行政村。
南莊鄉 1958年屬東峪公社,1961年析設南莊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東部。距縣城30千米。面積98.3平方千米,人口0.6萬,轄南莊、趙家莊、閻家莊、戎家莊、白玉溝、窯泉、嶺子底、河南坪、連尖塔9個行政村。
季莊鄉 1958年屬東風公社,1961年析設季莊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北部,距縣城12千米。面積74.1平方千米,人口1.8萬人,定季、宏白公路過境。轄季莊、閻徐莊、邱村、前營、后營、西莊頭、南林木、北林木、涼樓臺、橫山、龍灣、虎山12個行政村。
神山鄉 1958年屬和平公社,1961年析設神山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東北部,距縣城8千米。面積31.5平方千米,人口1.5萬人,忻阜、忻宏公路過境。轄神山、衛村、管家營、趙家營、崔家莊、師家灣、小王村、鎮安寨8個行政村。古跡有神山古剎。
蔣村鄉 1958年屬和平公社,1961年析設蔣村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東北部,距縣城10千米。面積28.3平方千米,人口1.1萬人,忻河鐵路和忻阜、忻宏公路過境并設站。轄蔣村、草泉、前高蔣、后高蔣、上東留、下東留、麻河溝、大沙溝、東力、砂村10個行政村。
南王鄉 1958年屬躍進公社,1961年析設南王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南部,距縣城5千米。面積67.3平方千米,人口1.5萬人,忻宏公路過境。轄南王、大南邢、小南邢、趙村、龍門、東王、留暉、藏孤臺、西笏口、黃場峪、茶房口、湖村、眉應口、東霍14個行政村。
李家莊鄉 1958年屬東方紅公社,1961年析設李家莊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東部,距縣城22千米。面積78平方千米,人口0.2萬,轄李家莊、繼成、井溝、馬家窯、瓦扎坪、集賢、蔚家梁、建房8個行政村。白佛堂為明代建筑。
董家堰鄉 1958年屬躍進公社,1961年屬窯頭公社,1982年析設董家堰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東南部,距縣城17千米。面積71.3平方千米,人口0.1萬,轄董家堰、窯頭、百泉郊、智家溝、炭窯溝、玉池凹、沙嶺子、岔口、巨寶莊、李家坪10個行政村。
史家崗鄉 1958年屬和平公社,1961年析設史家崗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東部,距縣城12.5千米。面積50.3平方千米,人口0.4萬,轄史家崗、十八頃、土嶺口、土嶺、興家村、大坡、軍家貝、寬溝、簸箕仉、王家莊、張家莊11個行政村。
白村鄉 1958年屬高峰公社,1961年析設白村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西北部,距縣城25千米。面積39.2平方千米,人口0.4萬人,定白公路過境。轄白村、上零山、下零山、上湯頭、寺家莊、玉會、三家村7個行政村。
受祿鄉 1958年屬高峰公社,1961年析設受祿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西北部,距縣城15千米。面積72.3平方千米,人口1.5萬人,定白公路過境。轄受祿、北受祿、復興、賈家莊、于家莊、回鳳、高村、黃嘴、東作、大南莊、小南莊、北莊、向陽、下湯頭14個行政村。
官莊鄉 1958年屬躍進公社,1961年析設官莊公社,1984年建鄉。位于縣境西南部,距縣城10千米。面積45.1平方千米,人口1.1萬人,忻宏公路過境。轄官莊、張村、擇里、鐔村、冠村、西霍、中霍7個行政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