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洋城區原為漢津古鎮。在漢代名漢津渡,逐漸形成渡口集場成為漢江水運的重要港口。南北朝西魏恭帝(535--556年)設綠麻縣治于沙洋。隋大業元年(605年)綠麻縣廢,更名為章山縣。唐代章山縣入長林縣,漢津改稱長林鎮。貞觀八年(634年),唐尉遲恭(敬德)在靠近漢津口的瓊臺山修建“沙洋堡”,沙洋之名始于此。貞觀二十年(647年)移長林縣治于后港藻湖,沙洋仍設長林鎮。
北宋靖康元年(1126年)設荊門鎮。南宋紹興十四年(1144年)荊門鎮移新城(今李市鎮新城村)。元代筑綠麻城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廢長林縣入荊門縣,沙洋設巡檢司。成化元年(1456年),沙洋巡檢司移駐新城。天啟年間,沙洋為玉州,屬古荊門。清順治三年(1646年)改承天府為安陸府(今鐘祥市),荊門州屬之。十二年(1655年),安陸府設同知公署于沙洋。
1928、1949、1960年曾3次設市。1985年設立區荊門市沙洋區。1996年,沙洋區面積2184平方千米,人口約61.7萬人,轄1街道12鎮3鄉:漢津街道、五里鋪鎮、十里鋪鎮、拾回橋鎮、后港鎮、蛟尾鎮、毛李鎮、官垱鎮、李市鎮、馬良鎮、煙垢鎮、沈集鎮、曾集鎮、蔡廟鄉、草場鄉、四方鋪鄉。區政府駐沙洋。
1998年12月9日,國務院批準撤銷荊門市沙洋區,設立沙洋縣。縣政府駐地為沙洋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沙洋縣常住總人口669469人,其中(14個鎮、2個鄉):沙洋鎮57714人,五里鎮34107人,十里鎮38815人,紀山鎮26650人,拾橋鎮48586人,后港鎮49135人,蛟尾鎮30086人,毛李鎮41893人,官當鎮37825人,李市鎮41265人,馬良鎮41615人,煙垢鎮44614人,沈集鎮38984人,曾集鎮25695人,草場鄉18912人,蔡廟鄉23792人,沙洋監獄管理局69781人。
2001年3月,撤銷草場鄉,劃歸五里鋪鎮管轄;撤銷蛟尾鎮,劃歸后港鎮管轄;撤銷蔡廟鄉,劃歸曾集鎮管轄;煙垢鎮更名為高陽鎮。調整后,沙洋縣轄沙洋、五里鋪、十里鋪、紀山、拾回橋、后港、毛李、官當、李市、馬良、高陽、沈集、曾集13個鎮。
2004年末,沙洋縣總人口594026人,轄沙洋、五里鋪、十里鋪、紀山、拾回橋、后港、毛李、官當、李市、馬良、高陽、沈集、曾集13個鎮,共有29個居委會、349個村委會。2005年12月31日底,沙洋縣轄13個鎮,29個居委會、250個村委會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沙洋縣常住總人口581443人,其中:沙洋鎮59158人,五里鋪鎮43825人,十里鋪鎮34162人,紀山鎮23543人,拾回橋鎮41035人,后港鎮69968人,毛李鎮36830人,官當鎮34813人,李市鎮37237人,馬良鎮34910人,高陽鎮39137人,沈集鎮33647人,曾集鎮44627人,沙洋監獄管理局48551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