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興區一帶,中華民國時期,屬勃利縣管轄,先后隸屬小五站保、第三區、小五站鎮。東北淪陷后,初隸第十一甲,1938年5月日本侵略者強占民地建立七臺河開拓點,1941年增設七臺河村。1945年“九三”抗日戰爭勝利后,隸屬勃利縣第五區,1948年3月劃歸新增設的七臺河區管轄,1951年2月改隸第十二區,1955年5月復歸七臺河區管轄。1956年3月,并村劃鄉,設置七臺河鄉。
1958年9月,于七臺河地區成立七臺河人民公社,同年底并入七臺河礦區公社,1960年3月改為七臺河鎮公社,“政企合一”。1961年5月,“政企分開”。1965年2月,劃歸七臺河特區管轄。1970年4月,改隸七臺河市,并為市革委會駐地。同年5月,設立新興街道辦事處。1983年將新風街道辦事處并入新興街道辦事處。1984年1月20日,省政府批準,設立新興區。
1992年末,新興區位于七臺河市境西端,東與桃山區毗鄰,南、西、北三面為勃利縣所環繞。地處七臺河西岸,是七臺河市開發最早的煤礦區和繁華的老城區。全區總面積122.6平方千米,總人口22.2萬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13.1萬人。轄缸窯溝、北山、新合、興華、新建、新興、河南、新城等8個街道和紅旗鄉。區政府駐地興華路。(以上摘自《黑龍江省志·地名錄》,有改動)
1996年,新興區面積143平方千米,人口19.6萬人。轄8個街道、1個鎮:興華街道、河南街道、新立街道、新建街道、新合街道、新城街道、北山街道、缸窯溝街道、紅旗鄉。區政府駐興華街道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全區總人口195352人,其中:北山街道21578人,興華街道31718人,河南街道22271人,新立街道29399人,新建街道21349人,新城街道24668人,新合街道11784人,缸窯溝街道18720人,紅旗鎮13865人。
2009年12月11日,《黑龍江省民政廳關于調整七臺河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》(黑民區[2009]127號):同意將勃利縣長興鄉劃歸七臺河市新興區管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