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為百越地,漢屬荔浦縣。南朝梁陳(502-589年)時期置金安縣(今蒙山縣陳塘鎮(zhèn)金相村)、蒙縣(今蒙山縣治東扣里蒙山下,唐代蒙州亦建于此)。隋開皇十年(590年)分荔浦縣置隋化縣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為立山縣,貞觀八年改置蒙州,因州東有蒙山,山下有蒙水,居民多蒙姓,故名蒙州。開元二十二年(734年),改蒙州屬嶺南西道——桂管。天寶元年(742年)改為蒙山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復(fù)為蒙州,領(lǐng)純義等3縣。永貞元年(805年)避憲宗皇帝諱,改純義為正義。
宋太平興國元年(976年)改正義縣為蒙山縣。熙寧五年(1072年)廢蒙州,以東區(qū)、蒙山兩縣并入立山縣,隸昭州。元朝屬平樂府。明洪武十八年(1385年)廢立山縣為立山鄉(xiāng),屬荔浦縣。成化十三年(1477年)復(fù)置永安川,取永久安寧之義,屬桂林府,并開始編村設(shè)里。弘治三年(1490年)九月,改為長官司,五年復(fù)為永安州,屬平樂府。民國元年(1912年),永安州改為永安縣。1914年,因國內(nèi)有3個地方同名,故復(fù)稱蒙山縣至今。先屬桂林道,后屬平樂區(qū)。解放后,蒙山縣屬平樂專區(qū)。1958年7月改屬梧州專區(qū)(后稱梧州地區(qū))。1997年4月屬梧州市。
明萬歷年間(1573-1620年),永安州設(shè)3里。清嘉慶十七年(1812年)永安州分5里,有人口61269人。光緒二十四年(1898年),轄5里326村街70堡。1925年,撤里設(shè)區(qū),全縣轄5個區(qū)。1928年,全縣12209戶,總?cè)丝?1423人。1939年,全縣18133戶10.02萬人。此后至1947年,全縣人口均維持10萬人左右。1949年,全縣人口97008人。1950年4月,全縣轄3個區(qū)。1963年24535戶110813人。1975年,28345戶151383人。1985年,33625戶171004人。1995年48383戶193905人,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1.6人,少數(shù)民族占縣總?cè)丝诘?6.1%。1996年,全縣人口19.63萬多人,漢族居多,瑤族占11%,壯族占7%,此外還有苗、侗、回等少數(shù)民族。
1996年,蒙山縣面積1260平方千米,轄6個鎮(zhèn)、3個鄉(xiāng)(其中2個民族鄉(xiāng)):蒙山鎮(zhèn)、新圩鎮(zhèn)、西河鎮(zhèn)、文圩鎮(zhèn)、黃村鎮(zhèn)、陳塘鎮(zhèn)、漢豪鄉(xiāng)、夏宜瑤族鄉(xiāng)、長坪瑤族鄉(xiāng)。縣政府駐蒙山鎮(zhèn)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蒙山縣總?cè)丝?87918人。其中:蒙山鎮(zhèn)44548人,西河鎮(zhèn)29981人,新圩鎮(zhèn)21127人,文圩鎮(zhèn)31362人,黃村鎮(zhèn)20086人,陳塘鎮(zhèn)21056人,漢豪鄉(xiāng)11325人,長坪瑤族鄉(xiāng)2820人,夏宜瑤族鄉(xiāng)5613人。
2001年,全縣有54137戶19.80萬人,其中少數(shù)民族38661人。2002年,全縣人口197175人。轄新圩、蒙山、文圩、陳塘、西河、黃村6個鎮(zhèn),漢豪鄉(xiāng)、長坪瑤族鄉(xiāng)、夏宜瑤族鄉(xiāng)3個鄉(xiāng),共78個行政村、5個街委會,1660個村(居)民小組。
2003年蒙山縣行政區(qū)劃(根據(jù)當(dāng)年廣西行政區(qū)劃代碼整理)
100 蒙山鎮(zhèn) 轄解放、民主、永安、湄江4個社區(qū);北樓、城西、新聯(lián)、高堆、甘棠、文平、洲南、回龍8個行政村。
101 西河鎮(zhèn) 轄壬山、古排、福垌、龍蟠、安富、廣育、瓦沖、大塘、桐油坪、古婁、東擁、文爾、水秀13個行政村。
102 新圩鎮(zhèn) 轄新圩、雙垌、壩頭、謝村、四聯(lián)、古定、貌儀、壯村、六桂9個行政村。
103 文圩鎮(zhèn) 轄大明、文圩、秀材、龍定、屯治、木護(hù)、道義、大龍、六夏、連塘、河村、桃洞12個行政村。
104 黃村鎮(zhèn) 轄平原、百合、明覺、黃村、林秀、道沖、新開、六埠、朋漢、大化10個行政村。
105 陳塘鎮(zhèn) 轄陳塘社區(qū);陳塘、下漂、羅應(yīng)、福利、沙靈、青州、寺村、大莫、朝垌9個行政村。
200 漢豪鄉(xiāng) 轄都坡、樟村、漢豪、大車、白竹、金垌6個行政村。
201 長坪瑤族鄉(xiāng) 轄東護(hù)、長坪、三妹、六坪、南垌5個行政村。
202 夏宜瑤族鄉(xiāng) 轄夏宜、六海、高雷、能友、蘆山、六洛6個行政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