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《昭通縣地志資料》:昭通“蓋取昭明通達之義也。”西漢建元六年(前135)置朱提縣,屬犍為郡。東漢屬益州犍為屬國朱提縣。三國蜀漢分益州鍵為郡地立朱提郡,朱提縣為郡治。西晉為益州朱提郡,朱提縣仍為郡治。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朱提郡。北朝周屬南寧州。隋開皇年間屬南寧州總管府恭州,大業年間屬犍為郡。唐初屬劍南道戎州下轄曲州,唐南詔國時屬拓東節度府烏蒙部。北宋屬梓州府路烏蒙部,南宋屬梓州路烏蒙部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烏蒙路。至元二十一年(1284),烏蒙路屬烏撒烏蒙軍民宣撫司,至元二十四年(1287)改屬烏撒烏蒙宣慰司管軍萬戶府。大德四年(1300)置阿都縣、奚娘縣,后省入烏蒙路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,置烏蒙府,屬云南布政司;置歸化州屬烏蒙府(尋廢)。洪武十六年(1383)改屬四川布政司;洪武十七年(1384)改置烏蒙軍民府,屬四川布政司。
清初襲明制,屬四川省烏蒙土府。雍正五年(1727)3月,析四川省屬之烏蒙土府改屬云南省。雍正六年(1728)2月,烏蒙府改土歸流,移治于土府(竇地甸)東二十里地。雍正八年(1730)7月,烏蒙府更名為昭通府,并置恩安縣為府駐地;棄天梯(今土城)新建城于二木那(今昭通市城)。同年,云南省置迤東道(治曲靖府),昭通府屬之。民國元年(1912)沿清末舊制。民國2年(1913)4月,云南都督府裁府設道,撤銷昭通府,并將恩安縣更名為昭通縣,屬滇中道(駐昆明)。民國18年(1929),撤銷滇中道,昭通縣直屬省。民國31年(1942),設立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,昭通縣為其駐地。
1950年3月,昭通縣解放后,屬昭通專區,為昭通專區駐地。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3次會議通過:撤銷魯甸縣,將原魯甸縣的行政區域并歸昭通縣(1958年11月撤并)。1963年9月14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35次會議決定:恢復魯甸縣。以合并于昭通縣的原魯甸縣除馬路、蘇甲、水屯、酒房四個人民公社以外的行政區域,及昭通縣永豐區的祖家包包、馬鞍山、板板房、陳家灣、馬家院子、楊家臺子、龍家臺子7個村為魯甸縣行政區域。1970年,昭通專區改為昭通地區,昭通縣為昭通地區駐地。
1981年1月18日,國務院批準:設立昭通市,以昭通縣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。11月,劃城關、北閘、博祿、蒙泉等鎮社14個大隊成立昭通市,保留昭通縣。1983年9月9日,國務院(國函字189號)批復:撤銷昭通縣,將昭通縣的行政區域并入昭通市。1996年,昭通市轄4個街道、4個鎮、17個鄉(其中4個民族鄉):東城街道、南城街道、西城街道、北城街道、北閘鎮、鳳凰鎮、永豐鎮、舊圃鎮、樂居鄉、蘇家院鄉、蒙泉鄉、太平鄉、土城鄉、灑漁鄉、靖安鄉、盤河鄉、蘇甲鄉、大寨子鄉、田壩鄉、大山包鄉、炎山鄉、守望回族鄉、青崗嶺回族彝族鄉、小龍洞回族彝族鄉、布嘎回族鄉。市政府駐西城街道愛民路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昭通市常住總人口727959人,其中:東城街道24650人,南城街道35317人,西城街道37329人,北城街道27893人,鳳凰鎮7731人,舊圃鎮24789人,永豐鎮37342人,北閘鎮57094人,蒙泉鄉41666人,土城鄉32899人,布嘎鄉26405人,守望鄉43741人,太平鄉36500人,小龍洞鄉30752人,盤河鄉21206人,靖安鄉34419人,青崗嶺鄉22950人,灑漁鄉50756人,樂居鄉25881人,蘇家院鄉32943人,蘇甲鄉22334人,大山包鄉12671人,大寨子鄉11655人,炎山鄉18428人,田壩鄉10608人。
2001年1月13日,國務院批準(國函[2001]6號):(1)撤銷昭通地區和縣級昭通市,設立地級昭通市。(2)昭通市設立昭陽區,以原縣級昭通市的行政區域為昭陽區的行政區域。區人民政府駐愛民路。昭陽區轄4個街道、4個鎮、17個鄉(其中4個民族鄉):東城街道、南城街道、西城街道、北城街道、鳳凰鎮、永豐鎮、舊圃鎮、北閘鎮、蒙泉鄉、土城鄉、太平鄉、盤河鄉、樂居鄉、蘇甲鄉、靖安鄉、灑魚鄉、蘇家園鄉、大山包鄉、炎山鄉、大寨子鄉、田壩鄉、守望回族鄉、小龍洞回族彝族鄉、布嘎回族鄉、青崗嶺回族彝族鄉。
2006年,撤銷鳳凰鎮、蒙泉鄉和太平鄉,其行政區域與北閘鎮所轄集中村委會,石渣河村委會,箐門村委會的米坡、觀音廟、水井邊、山跟腳4個自然村的第1至7村民小組,紅路村委會柳家溝、石圍墻、深溝3個自然村的2、4、14、15村民小組;守望回族鄉所轄甘河村委會大院子自然村的第1、2、3村民小組,馬貴閘村委會鳳凰山腳自然村的第8、9村民小組;小龍洞回族彝族鄉所轄龍汛村委會馬家營、溝門口、白毛梁子3個自然村的第15至19、21至23村民小組,連同東城、南城、西城、北城4個街道辦事處合并設立新的龍泉、鳳凰、太平3個街道辦事處。撤銷土城鄉,其行政區域并入舊圃鎮,鎮政府駐地不變(省政府2006年1月20日批準)。
2006年,昭陽區總面積2240平方千米。總人口74.87萬人。轄3個街道、3個鎮、14個鄉(其中4個民族鄉):龍泉街道、鳳凰街道、太平街道、舊圃鎮、永豐鎮、北閘鎮、布嘎回族鄉、守望回族鄉、小龍洞回族彝族鄉、盤河鄉、靖安鄉、青崗嶺回族彝族鄉、灑漁鄉、樂居鄉、蘇家院鄉、蘇甲鄉、大山包鄉、大寨子鄉、炎山鄉、田壩鄉。共有26個居委會、152個行政村。
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,昭陽區常住總人口787837人,其中:鳳凰街道127995人,龍泉街道84286人,太平街道77949人,舊圃鎮57764人,永豐鎮38101人,北閘鎮49984人,布嘎回族鄉27296人,守望回族鄉39436人,小龍洞回族彝族鄉29392人,盤河鄉19773人,靖安鄉37533人,青崗嶺回族彝族鄉21717人,灑漁鄉50986人,樂居鄉25232人,蘇家院鄉31994人,蘇甲鄉20489人,大山包鄉12070人,大寨子鄉10064人,炎山鄉15420人,田壩鄉10356人。
2012年9月22日,省政府批復同意撤銷昭陽區大山包鄉、靖安鄉、蘇家院鄉、灑漁鄉、樂居鄉、盤河鄉、炎山鄉,設立大山包鎮、靖安鎮、蘇家院鎮、灑漁鎮、樂居鎮、盤河鎮、炎山鎮(云政復[2012]73號)。調整后,全區轄3個街道、10個鎮、7個鄉(其中4個民族鄉):鳳凰街道、龍泉街道、太平街道、舊圃鎮、永豐鎮、北閘鎮、盤河鎮、靖安鎮、灑漁鎮、樂居鎮、蘇家院鎮、大山包鎮、炎山鎮、布嘎回族鄉、守望回族鄉、小龍洞回族彝族鄉、青崗嶺回族彝族鄉、蘇甲鄉、大寨子鄉、田壩鄉。
2014年,灑漁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