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1日,《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城口縣葛城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》(渝府[2009]179號)同意撤銷葛城鎮,設立2個街道:
(一)葛城街道。轄原葛城鎮的河街社區、柳楊社區、東大街社區、南大街社區、北大街社區及東方紅一村、東方紅二村、廟埡村、棉沙村的行政區域。調整后,葛城街道共轄5個社區、4個村,幅員面積16.14平方公里。街道辦事處駐廣場路15號(原葛城鎮政府駐地)。
。ǘ⿵团d街道。轄原葛城鎮的太和社區和柿坪村、紅坪村、和平村、茅坪村、友誼村、陽坪村的行政區域。調整后,復興街道共轄1個社區、6個村,幅員面積58.8平方公里。街道辦事處駐和平村(杜家壩)。
葛城鎮位于城口縣中部偏西北。縣政府駐地。轄東大街、南大街、北大街、河街、太河場、柳楊6個社區,東方紅一、東方紅二、棉沙、廟埡、陽坪、柿坪、茅坪、和平、友誼、紅坪10個行政村。鎮政府駐廣場路9號。省道城(口)萬(源)、城(口)開(縣)、城(口)(巫)溪公路境內交會。
[郵編]405900 [代碼]500229100:~005東大街社區 ~006南大街社區 ~007北大街社區 ~008河街社區 ~009太河場社區 ~010柳楊社區 ~202東方村1村 ~203東方紅2村 ~204棉沙村 ~205廟埡村 ~206陽坪村 ~207柿坪村 ~208茅坪村 ~209和平村 ~210友誼村 ~211紅坪村
[沿革]1913年屬復木鄉團,1940年置復興鎮,1958年改公社,1961年更名新城公社,1981年設葛城鎮。1997年,面積14.8平方千米,人口1.5萬,轄太和、環城、東方紅一村、東方紅二村、柳陽5個行政村和土城、杏子園、河街、上場口、太和場5個居委會。2004年撤銷棉沙鎮,并入葛城鎮,轄13個行政村、6個社區,面積65.14平方千米,人口2.70萬人,鎮政府駐葛城。
附:棉沙鎮位于城口縣中部,任何中游,距縣城1千米。省道城(口)開(縣)公路過境!。垩馗铮1913年屬復木鄉團,1940年置復木鄉,1945年設復興鎮,1954年析復興鄉置棉沙鄉,1958年建復興公社,1981年更名棉沙公社,1983年改鄉。1997年,面積54.1平方千米,人口0.8萬,轄棉沙、季隆、陽坪、柿坪、廟埡、金安、茅坪、和平、興合、友誼、三合、紅坪12個行政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