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24年(公元1935年)四月,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準,析崖縣、陵水、萬寧、樂會、定安部分黎區設置保亭縣,治保城鎮。因清朝曾設“寶亭營、汛”而得名;另有一說是清末馮資材(宮保)征黎時帶兵駐此,建亭一座,后人稱為“馮官保亭”,日久簡稱“保亭”,縣以亭名。
1958年保亭與陵水、崖縣合并為榆林縣。1959年榆林縣更名崖縣,同年恢復保亭縣。1987年11月20日,國務院批準撤銷保亭縣,設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。
1995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轄12個鄉鎮、60個行政村,境內有6個國有農(茶)場,總面積1160.7平方千米,總人口15.15萬人,其中農墾系統5.03萬人。總人口中,非農業人口2.55萬人,農業人口12.60萬人;城鎮人口1.94萬人,鄉村人口13.21萬人。縣城保城鎮。
1996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1160.7平方千米,總人口15.24萬人,其中農墾系統5.14萬人。轄12個鄉鎮、60個行政村、461個自然村,境內有6個國有農(茶)場。縣城保城鎮。
1997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5.37萬人。轄7個鎮、5個鄉:保城鎮、什玲鎮、加茂鎮、三道鎮、新政鎮、響水鎮、毛岸鎮、八村鄉、六弓鄉、南林鄉、毛感鄉、報什鄉,共有60個行政村、461個自然村,境內有6個國有農場。縣城保城鎮。
1998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5.44萬人。轄12個鄉鎮、62個行政村、463個自然村,境內有6個國有農場。縣城保城鎮。
1999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5.56萬人。轄12個鄉鎮、62個行政村、463個自然村,境內有6個國有農場。縣城保城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全縣總人口139506人,其中:保城鎮25651人,什玲鎮11042人,加茂鎮8379人,響水鎮9454人,新政鎮10108人,三道鎮10332人,毛岸鎮2891人,六弓鄉6371人,南林鄉4949人,毛感鄉3723人,八村鄉2471人,報什鄉2601人,國營通什茶場2571人,國營新星農場9739人,國營保亭熱作物研究所2825人,國營金江農場8687人,國營南茂農場11585人,國營三道農場6127人。
2000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5.58萬人,其中黎族8.4萬人,農墾系統5.7萬人。轄12個鄉鎮、62個行政村、461個自然村,境內有6個國有農(茶)場。縣城保城鎮。
2001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5.69萬人(公安戶籍人口數:總戶數41812戶、總人口156888人;其中非農業人口28007人。),其中黎族9.34萬人,苗族6059人。轄12個鄉鎮、62個行政村、464個自然村,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。縣城保城鎮。
2002年,報什鄉、新政鎮合并,設立新政鎮;毛岸鎮、響水鎮合并,設立響水鎮;八村鄉、什玲鎮合并,設立什玲鎮。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5.73萬人,其中黎族10.35萬人,苗族6096人,轄6個鎮、3個鄉(保城鎮、什玲鎮、加茂鎮、響水鎮、新政鎮、三道鎮、毛感鄉、南林鄉、六弓鄉)、62個行政村、464個自然村,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。縣政府駐保城鎮。
2003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5.77萬人(公安戶籍人口數:總戶數38990戶、總人口157680人;其中非農業人口28320人。),其中黎族9.4萬人,苗族6129人。轄9個鄉鎮、62個行政村、467個村民小組,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。縣政府駐保城鎮。
2004年底,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116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5.99萬人(公安戶籍人口數:總戶數40097戶、總人口159900人;其中非農業人口75755人。),其中黎族9.48萬人,苗族6358人。轄9個鄉鎮、62個行政村、463個自然村,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。縣政府駐保城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