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西區因地處海河西岸而得名。形成于明末清初,八國聯軍入津后劃歸德租界,后改為特一區、十區、六區。1956年定名河西區。1961年底,原郊區部分劃出,恢復1958年的轄區范圍。
1957年全區設立12個街道,1962年全區調整為14個街道,1958年全區調整為9個街道和3個公社。1982年至1989年先后增設了小海地、珠江道、友誼路、體院北、黑牛城、紀莊子、三水道街道。
1986年,河西區面積31平方千米,人口59.93萬人。區政府駐紹興道。轄灰堆、劉莊、大營門、謙德莊、東樓、下瓦房、桃園村、馬場、陳塘莊、尖山、掛甲寺、三義莊、西南樓、越秀路、珠江道、小海地、體院北、友誼路、紀莊子、黑牛城20個街道,下設374個居委會。
1996年,河西區面積42平方千米,人口約68萬人,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.3萬人。轄18個街道:東樓街道、越秀路街道、東海街道、友誼路街道、下瓦房街道、柳林街道、桃園街道、劉莊街道、天塔街道、西南樓街道、紀莊子街道、尖山街道、小海地街道、陳塘莊街道、黑牛城街道、馬場街道、掛甲寺街道、大營門街道。區政府駐紹興道4號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河西區總人口779131人,其中:大營門街道45022人、下瓦房街道47326人、桃園街道43231人、掛甲寺街道77018人、馬場街道54802人、越秀路街道70020人、友誼路街道73141人、天塔街道83169人、尖山街道65160人、陳塘莊街道58611人、柳林街道82006人、東海街道79625人。
2004年初,河西區轄12個街道:大營門街道、下瓦房街道、桃園街道、掛甲寺街道、馬場街道、越秀路街道、友誼路街道、天塔街道、尖山街道、陳塘莊街道、柳林街道、東海街道。
2006年4月,經天津市政府批準,設立河西區梅江街道辦事處。梅江街道辦事處管轄范圍占地面積為1.91平方千米,辦事處辦公地點設在珠江道與九華山路交口西側、珠江道99號天津市安居工程辦公室梅江籌備處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