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0年,太古街道與南市街道合署辦公,稱太古街道。位于道外城區(qū)西南部。東至靖宇南十八道街與崇儉街道、仁里街道接壤,西至靖宇南七道街與靖宇街道相鄰,南臨濱江街與濱江街道交界,北隔大新街與大興街道連接。面積1.04平方千米,人口22296戶53655人。轄6個社區(qū)。辦事處駐靖宇南十道街111號。
【太古街道】[郵編]150020[2011年代碼及城鄉(xiāng)分類]230104002(4個社區(qū)):~001 111地靈社區(qū) ~002 111清真寺社區(qū) ~008 111正大社區(qū) ~009 111華庭社區(qū)[沿革]以駐地街得名。太古地區(qū)形成于1880年。是道外區(qū)形成較早的老城區(qū)。1913年隸屬于濱江廳、濱江縣,1929年屬濱江市第三區(qū)、第四區(qū)。1932年屬哈爾濱特別市東傅家區(qū)大同、太古、大新分區(qū)。1946年哈爾濱解放后,太古地區(qū)命名太古街道、大同街道,屬東傅家區(qū)。1956年10月,東、西傅家區(qū)合并為道外區(qū),兩街幾經(jīng)分合。1959年先后稱太古公社、紅旗公社,1968年合并為太古公社,1972年分為太古公社、紅旗公社,1976年太古公社改為太古街道辦事處,紅旗公社改為大同街道辦事處。1987年,大同街道并入太古街道。1990年末,位于道外城區(qū)中心部位,東以南、北十四道街為界,南以濱江街為界,西以南、北九道街、南大六道街、太康街、大保定街為界,北以北環(huán)路為界,面積0.66平方千米,居民14816戶34846人,轄20個居民委,300個居民組,辦事處駐太古街267號。1996年,面積0.6平方千米,人口3.5萬人,辦事處駐太古街,轄以序數(shù)命名的20個居委會。
【南市街道】[郵編】150050[2011年代碼及城鄉(xiāng)分類]230104006(2個社區(qū)):~001 111軒轅社區(qū) ~002 111東方紅社區(qū)[沿革】南市街道地區(qū)形成于1916年,轄區(qū)先后隸屬于濱江廳、濱江縣、濱江第四區(qū)。1932年屬東傅家區(qū)南市場、南新分區(qū)。1946年解放。1954年設(shè)立南市街道辦事處,以其所轄南市場而得名。1958年與太古街道辦事處合并為太古公社。1962年由太古公社分出設(shè)立南市公社。1969年與仁里公社合并為前進公社。1980年恢復(fù)南市街道辦事處。1990年末,位于道外城區(qū)東南部,東起南十八道街,與崇儉街道相鄰,南以濱北鐵路為界,西至南十四道街與太古街道為界,北起南新街與仁里街道接壤,面積0.5平方千米,居民6007戶19551人,轄11個居委會,219個居民組,辦事處駐南十六道街23號。1996年,面積0.5平方千米,人口1.9萬人,辦事處駐南新街,轄以序數(shù)命名的11個居委會。2002年,第一、二、六、七、十一居委會合并為東方紅社區(qū),第三、四、五居委會合并為軒轅社區(q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