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克托,系蒙古族人名,意為“保住”,“傳宗接代”。公元前4世紀,戰國趙武侯筑云中城(今托克托縣古城村),趙武靈王置云中郡。后經秦、漢、北魏、隋、唐,云中郡名一直延用,唐貞觀十四年(公元640年)徙云中治所于今大同后,該地軍、政、經濟中心遂移往新筑之東受降城(地點在今中灘鄉)。
遼、金、元時期易名東勝州,明代撤州改衛。明嘉靖中期,土默特部托克托(亦可音譯為脫脫)駐牧此地,城因人名,稱托克托城。清中葉蒙旗土地大量放墾,乾隆元年(1736年)設托克托廳,民國初年改為托克托縣。
1996年,托克托縣面積1313平方千米,人口約18.6萬人(根據《政區大典》),其中蒙古族0.5萬人,漢族居多數,其他少數民族有回、羌等。轄3個鎮、8個鄉:城關鎮、五申鎮、新營子鎮、南坪鄉、黑城鄉、中灘鄉、古城鄉、燕山營鄉、乃只蓋鄉、伍什家鄉、永圣域鄉。縣政府駐城關鎮。
1999年,托克托縣面積1416.8平方千米(《內蒙古年鑒》),轄3鎮、8鄉,13個居委會、120個行政村,總人口18.98萬人,其中農業人口16.28萬人。2000年總人口18.9萬人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總人口185582人,其中:城關鎮36537人,新營子鎮14954人,五申鎮13946人,中灘鄉16798人,南坪鄉18513人,燕山營鄉15379人,黑城鄉14031人,伍什家鄉14176人,永圣域鄉9455人,古城鄉13877人,乃只蓋鄉17916人。
2001年,撤銷南坪鄉,并入雙河鎮;撤銷黑城鄉,并入新營子鎮。調整后,托克托縣轄3個鎮、6個鄉:雙河鎮、新營子鎮、五申鎮、中灘鄉、燕山營鄉、伍什家鄉、永圣域鄉、古城鄉、乃只蓋鄉。共有13個居委會、120個行政村。全縣面積1416.8平方千米,總人口19.1萬人。
2006年,撤銷中灘鄉,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并入雙河鎮;撤銷燕山營鄉,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并入新營子鎮;撤銷乃只蓋鄉,將其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并入五申鎮;撤銷古城鄉、永圣域鄉,將2鄉原管轄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并設立古城鎮;撤銷伍什家鄉,改設伍什家鎮。調整后,全縣轄5個鎮:雙河鎮、新營子鎮、五申鎮、伍什家鎮、古城鎮。共有13個居委會、120個行政村。全縣總面積1416.8平方千米,總人口19.6萬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