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周初為郾子國,漢置郾縣。隋開皇五年(585)置郾城縣,1960年8月并入漯河市(縣級市),1961年10月復置郾城縣,仍屬許昌地區。1986年改屬漯河市(地級市)。
1996年,郾城縣面積1027.5平方千米,人口約86.4萬人,轄6個鎮、12個鄉:城關鎮、龍城鎮、召陵鎮、商橋鎮、孟廟鎮、鄧襄鎮、新店鄉、大劉鄉、李集鄉、空冢郭鄉、陰陽趙鄉、裴城鄉、青年村鄉、姬石鄉、黑龍潭鄉、老窩鄉、問十鄉、萬金鄉?h政府駐城關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郾城縣總人口826902人,其中:城關鎮54991人、孟廟鎮51029人、商橋鎮38342人、召陵鎮70912人、鄧襄鎮56297人、龍城鎮54312人、萬金鎮63955人、新店鎮42678人、裴城鎮46770人、老窩鎮63186人、陰陽趙鄉29837人、大劉鄉31814人、空冢郭鄉38487人、青年村鄉54832人、黑龍潭鄉31736人、李集鄉39311人、姬石鄉34887人、問十鄉23526人。
2002年末,全縣總面積943平方千米,其中城區面積8.7平方千米?側丝912983人,其中農業人口82萬人。轄城關、孟廟、龍城、商橋、鄧襄、召陵、老窩、萬金、裴城、大劉、新店11鎮及陰陽趙、空冢郭、問十、姬石、黑龍潭、李集、青年村7鄉。
2003年末,全縣總面積943平方千米,總人口91.9萬人。轄城關、孟廟、龍城、商橋、鄧襄、召陵、萬金、老窩、裴城、大劉、新店11個鎮和問十、陰陽趙、李集、姬石、黑龍潭、空冢郭、青年村7個鄉。
2004年,郾城縣總面積943平方千米,總人口93.07萬人,其中鄉村人口82.9萬人。轄城關、孟廟、龍城、商橋、鄧襄、召陵、萬金、老窩、裴城、大劉、新店11個鎮和問十、陰陽趙、李集、姬石、黑龍潭、空冢郭、青年村7個鄉。(原郾城縣代碼411123)
2004年9月7日,國務院批準(國函[2004]69號):撤銷郾城縣,設立漯河市郾城區、召陵區。將原郾城縣的城關鎮、孟廟鎮、商橋鎮、裴城鎮、新店鎮、龍城鎮、黑龍潭鄉、李集鄉和原源匯區的孫莊鄉劃歸郾城區管轄,郾城區政府駐海河路;將原郾城縣的老窩鎮、召陵鎮、萬金鎮、鄧襄鎮、姬石鄉、青年村鄉劃歸召陵區管轄;將原郾城縣的大劉鎮、陰陽趙鄉、問十鄉、空冢郭鄉劃歸源匯區管轄。12月27日,郾城區正式掛牌成立?偯娣e413.1平方千米,總人口47.4萬人。
2005年,郾城區鄉鎮區劃調整:撤銷孫莊鄉,設立沙北街道,轄原孫莊鄉行政區域,街道辦事處駐黃河中路。2005年末,郾城區轄1個街道、6個鎮、2個鄉:沙北街道(新增);城關鎮、商橋鎮、孟廟鎮、龍城鎮、新店鎮、裴城鎮;李集鄉、黑龍潭鄉。
2011年,李集鄉撤鄉設鎮。調整后,全區轄1個街道、7個鎮、1個鄉:沙北街道、城關鎮、孟廟鎮、商橋鎮、裴城鎮、新店鎮、龍城鎮、李集鎮、黑龍潭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