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為卞明國。春秋末設卞邑,西漢置卞縣。隋開皇十一年(591)易名為泗水縣。因泗河發源于境內而得名!督窨h釋名》:“泗水源出縣東陪尾山。源有泉四,四泉俱導,故名泗。秦因置泗水郡,隋以名縣。”
1995年5月18日,山東省政府批準:撤銷楊柳鄉、中冊鄉,設立楊柳鎮、中冊鎮。1995年12月18日,山東省政府批準:撤銷金莊、苗館鄉,設立金莊鎮、苗館鎮。
1996年,泗水縣面積1091.8平方千米,人口57.8萬人。轄8個鎮、7個鄉:泗水鎮、金莊鎮、泉林鎮、苗館鎮、星村鎮、中冊鎮、柘溝鎮、楊柳鎮、圣水峪鄉、泗張鄉、南陳村鄉、馬家莊鄉、踅莊鄉、大黃溝鄉、高峪鄉?h政府駐泗水鎮。
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,泗水縣總人口552028人,其中:泗水鎮123384人,金莊鎮30943人,中冊鎮33006人,苗館鎮34356人,柘溝鎮31196人,楊柳鎮34571人,星村鎮47021人,泉林鎮44940人,圣水峪鄉40545人,泗張鄉25895人,南陳村鄉17700人,踅莊鄉11443人,馬家莊鄉17008人,大黃溝鄉23588人,高峪鄉36432人。
2000年12月1日,山東省政府(魯政函民字[2000]72號)批準:撤銷馬家莊鄉,將其行政區域并入泉林鎮;撤銷踅莊鄉,將其行政區域并入苗館鎮;撤銷泗張鄉、南陳村鄉,合并設立泗張鎮,鎮政府駐原泗張鄉政府駐地。至此,泗水縣轄9個鎮、3個鄉。
2004年1月2日,經山東人民政府同意,泗水縣撤銷泗水鎮設立泗河、濟河2個街道辦事處。將原泗水鎮的鮑東莊、鮑王莊、徐家樓、大鮑村、小鮑村、楊家莊、穆家莊、東立石、西立石、東曲泗、西曲泗、中曲泗、東洼、西洼、榆樹園街、考棚街、仲子街、清真寺街、動關街、南關街、玉皇廟街、火神廟街、西關街、石橋街、幸福村、東澗溝、房家樓、東音義、西音義、南臨泗、喬家村、水泉、玉前村、與后村等35個村(居)劃歸泗水街道管轄,辦事處機關駐原泗水鎮政府駐地;將原泗水鎮的孫家莊、高家莊、華興街、韓家莊、何家莊、禮泉、五里廟、尖山、小山前、半截樓、沙胡同、夾山頭、臥牛莊、白仲泉、北孫徐、龍灣套、石佛莊、南澎、北澎、大溝崖、樊家莊、鳳凰嶺、長山莊、潘家莊、于莊、東高、西高、南尚舒、被尚舒、魯舒、黨家廟、羅家灣、任家莊、澇家莊、湯家莊、張家寨、東王莊、西王莊、丁家寨、馬家坡、南玉溝、代家莊、新興社區等43個村(居)劃歸濟河街道管轄,辦事處機關駐光明路南首左側。
泗水縣總面積1091平方千米,總人口597420人。轄2個街道、8個鎮、3個鄉:泗河街道、濟河街道、金莊鎮、泉林鎮、星村鎮、柘溝鎮、楊柳鎮、中冊鎮、苗館鎮、泗張鎮、高峪鄉、大黃溝鄉、圣水峪鄉。共19個居委會、574個村委會,590個自然村。(根據“濟寧地名網”,估計為2004年統計數據)
2007年底,全縣總面積1118.96平方千米?側丝60.56萬人,其中城鎮人口15.91萬。轄2個街道、8個鎮、3個鄉:泗河街道、濟河街道、泉林鎮、星村鎮、柘溝鎮、金莊鎮、苗館鎮、中冊鎮、楊柳鎮、泗張鎮、圣水峪鄉、大黃溝鄉、高峪鄉,592個行政村(居委會)。
2010年,撤銷高峪鄉、圣水峪鄉,設立高峪鎮、圣水峪鎮。至此,全縣轄2個街道、10個鎮、1個鄉:泗河街道、濟河街道、泉林鎮、星村鎮、柘溝鎮、金莊鎮、苗館鎮、中冊鎮、楊柳鎮、泗張鎮、圣水峪鎮、高峪鎮、大黃溝鄉。縣政府駐泗河街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