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普蘭店市境在戰國時期屬燕國遼東郡。秦時屬遼東郡。公元前107年,置沓氏縣(治今鐵西辦事處)。公元190年屬新置的平州遼東郡。404年(西晉末年)被高句麗割據。668年(唐代)市境為安東都護府所轄。公元919年(遼神冊四年)置扶州、蘇州,市境分屬二州。金末分屬復州、金州。元代分屬金、復州萬戶府。明代分屬金州衛、復州衛、清代分屬復州、寧海縣(1843年后改為金州廳)。
1898年3月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《旅大租地條約》,同年5月簽訂《續訂旅大租地條約》占據旅大。1899年8月沙皇敕令實行“關東州”官制,設貔子窩(今皮口鎮)等4市5區。1905年俄日簽訂《樸茨茅斯和約》,沙俄將其旅大租借權轉讓給日本。日軍占領金州,置金州軍政署,下設貔子窩、普蘭店、亮甲店等5個管區。1908年普蘭店管區改為出張所,隸屬金州民政支署,1919年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,1930年,金、普民政支署升格為民政署。1934年設關東局,下設關東州廳,并實行會制,今市境南部設貔子窩民政署、普蘭店民政署,下設38個會。1931年,日本侵占了東北三省,將遼寧省改為奉天省,轄復縣(今瓦房店市)。偽滿洲國成立后,今市境北部屬偽滿洲國之復縣。1936年偽滿洲國實行街村制,被復縣轄制的有復東、田家等16個村全部和復東鎮的大部、天臺村的小部分。
1945年9月分金縣、復縣部分地區設新金縣(日偽統治時期設置的貔子窩、普蘭店民政署所轄38個會地域),25日,新金縣民主政府在貔子窩成立。1945年11月隸屬安東省;1946年6月隸屬遼南行政公署(1946年11月~1947年6月期間被國民黨軍占領),1948年8月隸屬遼寧省,1949年5月隸屬遼東省;1954年8月隸屬遼寧省。1956年2月改隸遼陽專區。1958年11月經中共遼寧省委、省政府批復,新金縣政府從貔子窩鎮遷到普蘭店鎮,縣直機關從15日起正式辦公。1959年1月劃歸旅大市;1966年6月改歸遼南專區;1968年12月隸屬旅大市。1991年11月30日,經國務院批準,撤銷新金縣,設立普蘭店市(縣級)。1992年2月28日,普蘭店市正式掛牌成立。
1945年9月建置之初,僅設貔子窩、普蘭店、城子疃3個區。1945年末又增設楊樹底、登沙河、杏樹屯、亮甲店、三十里堡、長山島等區;同時將解放前原屬復縣的蓮山、星臺、騎河、復東、墨盤、雙塔6個行政村(相當于解放后的區)劃入新金縣。1946年3月,合星臺與騎河二村為星河區、新設唐家房區。同時將在蘇聯駐軍石河驛界線以南的登沙河、亮甲店和三十里堡3個區劃歸金縣。1946年4月,海洋島、烏蟒島劃歸莊河縣。6月,增設辟朝陽、贊子河和廣鹿島3個區。同年11月,新金縣共有貔子窩、普蘭店、城子疃、復東、雙塔、蓮山、星河、楊樹底、唐家房、朝陽、贊子河、長山島和廣鹿島共13個區。
1946年11月26日,國民黨軍占據新金縣的大部分地區,將日偽時屬復縣的行政村仍歸復縣,在原日占“關東州”貔子窩民政署轄地(除長山列島)和普蘭店民政署轄地(除在蘇軍崗里部分),建立起“金縣”,并重劃鄉、鎮,鄉下設保、甲。1947年2月,將長山列島之長山區和廣鹿區劃歸金縣。
1947年6月6日新金縣第二次解放當時,轄11個區。7月,復縣所轄的白山、孤山兩區劃歸新金縣;將星河區改為星臺區,同時增設騎河區。同年秋增設長山寺、四平、沙河、鄭窯和墨盤5個區,共計19個區。1948年1月,增設夾心子區。同年3月,撤銷貔子窩、普蘭店、城子疃、夾心子4個行政區,新設碧流河、太平兩個行政區和貔子窩、普蘭店、城子疃3個鎮。同年12月8日,萬福縣建制撤銷后,其所轄之安波、儉湯、岔溝3個區劃歸新金縣。至此,全縣共設21區、3鎮,下轄305個行政村、21街。
新中國成立后,仍保持1945年設置時的面積2769.9平方千米。1949年10月人口48.7萬人。1949年12月7日,經遼東省政府批準,將21個行政區、3個鎮,合并為17個行政區、1個鎮,原貔子窩、城子疃兩個鎮改為區,撤銷碧流河、鄭家窯、長山寺、騎河、墨盤、白山等6個行政區。
1950年8月15日,根據遼東省政府令,將17個區按數序排列:貔子窩區為第1區;贊子河區為第2區;城子疃區為第3區;復東區為第4區;星臺區為第5區;雙塔區為第6區;儉湯區為第7區;安波區為第8區;岔溝區為第9區;四平區為第10區;孤山區為第11區;蓮山區為第12區;沙河區為第13區;朝陽區為第14區;太平區為第15區;唐家房區為第16區;楊樹房區第17區;普蘭店鎮不變。
1951年2月1日,根據遼東省人民政府通知,將區(鎮)人民政府改為區(鎮)公所,為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,同時將行政村改為村人民政府。1951年5月29日,根據遼東省人民政府通知,將原17個區、1個鎮劃為11個區、2個鎮,撤銷楊樹房、太平、復東、孤山、岔溝、城子疃等6個區,貔子窩區增設貔子窩鎮。區(鎮)下轄298個行政村和15個街道。
1953年8月10日,將縣府所在地的貔子窩鎮建立一級政權,改為城關區人民政府;將普蘭店鎮公所改為普蘭店鎮人民政府;將城子疃村級鎮改建為區級鎮,成立城子疃鎮人民政府。1955年5月26日,根據國務院關于縣轄區公所的名稱均按地名稱呼,不按數序排列的規定,恢復原鄉名稱。同年6月,縣將城關區公所改為貔子窩鎮人民委員會。1956年4月,全縣劃為5個區、66個鄉。1956年11月1日,新金縣城由貔子窩遷到普蘭店。
1958年3月,將原設的5個區建制全部撤銷,把66個鄉并為38個鄉,設一個辦事處(駐安波)、3個鎮。同年7月,將38個鄉并為25個鄉,3個鎮未變。1958年9月,將原25個鄉、26個社合并為普蘭店、貔子窩、城子疃、星臺、雙塔、安波、四平、沙河8個公社,下設74個生產大隊。1959年4月16日,普蘭店鎮下設鐵西、久壽、和平、平安、豐榮、民主、南山7個街道。1961年4月,將8個公社調整為31個農村公社、3個城鎮公社。1962年1月3日,撤銷貔子窩鎮、城子疃鎮,分別并入貔子窩、城子疃公社。1965年8月2日,根據遼寧省人民委員會通知將城子疃改名城子坦、貔子窩改名皮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