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況】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轄鎮。位于市區東北部,東與卓資縣接壤,北與武川縣毗鄰,西和南同賽罕區的巴彥鎮、榆林鎮交界。面積501.3平方千米,人口5886戶15774人(2011年)。轄11個行政村,65個自然村。鎮政府駐保合少村,距市區28千米。地形主要由山地、丘嶺和平川組成,山地、丘嶺約占總面積的80%。純山區主要分布于小井溝、奎素溝和面鋪窯溝。京包高速公路、110國道、呼市外環路、青山大道過境。景點有瞭目山、平頂山、蛇山、黃羊山、猴山、虎頭山、龍含蛋和圣水梁,戰國趙長城和三個點將臺等。
【沿革】1999年,原郊區的保合少鄉、小井鄉,巴彥鎮的古路板、甲蘭板、野馬圖等村,巧報鄉的府興營、麻花板、新城、三合4個行政村劃歸新城區管轄。2001年4月,撤銷小井鄉,并入保合少鄉。2003年,保合少鄉轄古路板、野馬圖、保合少、莊子、水泉、甲蘭板、惱包、水磨、奎素、面鋪天、大夭11個行政村。2006年,撤銷保合少鄉,設立保合少鎮。
【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】150102101保合少鎮:~200 220古路板村 ~201 220野馬圖村 ~202 121保合少村 ~203 220莊子村 ~204 220水泉村 ~205 220甲蘭板村 ~206 220惱包村 ~207 220水磨村 ~208 220奎素村 ~209 220面鋪窯村 ~210 220大窯村
原【小井鄉】原呼和浩特市郊區轄鄉。位于區境東北部,距呼市市區50千米。呼(和浩特)哈(樂)公路過境。景點有呼市八景之一的“虎頭瀑布”。1958年設小井公社,1960年撤銷,劃歸保合少公社,1961年復置小井公社,1984年改鄉。1996年?,面積226平方千米,人口0.3萬人,轄小井、黃花窩鋪、德勝、大東溝、塔壩、水磨、燈爐素、什字8個行政村。1999年,原郊區的小井鄉劃歸新城區管轄。
原【保合少鄉】原呼和浩特市郊區轄鄉。位于區境東北邊緣,距呼市市區28千米。京包公路斜穿鄉境。古跡有大窯文化遺跡、趙長城遺跡。“保合少”系蒙古語譯音,意為“紫色山腿”。1958年建保合少公社,1984年改鄉。1996年?,面積240平方千米,人口0.9萬人,轄保合少、腦包、奎素、大窯、面鋪窯、莊子、水泉、界臺、壩底、小東溝10個行政村。1999年,原郊區的保合少鄉劃歸新城區管轄。